共同富裕的兩條路徑

(中新社)

近來大陸輿論最熾熱的話題莫過於「共同富裕」,在引起普通民衆期待之餘,同樣亦引發不少人的擔憂。儘管大陸高層已經在多個場合表態,「共同富裕」絕非「殺富濟貧」或平均主義,但大陸以國家和黨政力量介入新一輪社會財富分配,仍然令外界好奇,今後一段時期大陸將如何有效緩解貧富分化,並且穩定市場信心和維持經濟成長預期。

透過對過往經驗的回顧,梳理出未來可能的動向,是預判大陸政策走向的重要方法。大陸「共同富裕」何去何從,應可以從過去10年來大陸各地嘗試、探索的經驗中總結出一些可行模式。大陸「共同富裕」的路線圖,應該包括兩個部分:

第一,大陸或將進一步擴充社會保險基金,以加大對養老、醫療、生育等公共福利投入,而擴充來源有可能是具有一定規模的民營企業上市公司。30年前,大陸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後,社保制度的轉型就成爲重大考驗,蓋因社保基金的積累趕不上大陸社會老齡化的進程,官方雖提出延遲退休制度,但始終杯水車薪,再加上公共醫療開支不斷擴大,以及生育政策從管控向鼓勵的轉變,未來大陸恐面臨嚴峻社保負擔。這個問題能否解決好,事關大陸能否實現「共同富裕」,甚至關係到能否避免因病、因老返貧的危機。

從過去大陸中央、地方政府充實社保基金的做法,可以發現一個關鍵動作,那就是官方在財政預算開支外,將大陸國有企業營利畫撥至社保基金,而不是一味增加普通民衆的社保費率。如去年1月,大陸農業銀行、工商銀行、交通銀行中將價值合計1344.88億元人民幣的股權一次性畫轉給社保基金會,有專家預計1年內會有2億元人民幣社保基金來自國企畫撥。以此爲參考,大陸未來會否要求或倡議大陸民企上市巨頭,也將一定比例持股畫歸社保基金會持有呢?

第二,大陸或將以更大力度改革產權制度,在都市推行「共有產權住房」,在鄉村土地流轉制度上給予農民更大自主權。大陸一、二線城市的高房價,不僅成爲一道令年輕人、打工仔望而卻步的門檻,而且還形成財富「內卷化」、阻滯階層向上流動,與「共同富裕」背道而馳。

2007年起,大陸多地試點「共有產權住房」制度,特別要關注一、二線城市的現有二手住房,如何透過政府回購將性質轉爲「共有產權房」後,再重新投入市場。同理,大陸在堅持鄉村土地「集體所有制」之前提下,或將釋出更多政策誘因令農民在土地使用上掌握更大自主權,讓數億農民也像城市居民那樣享受到新一輪「土地紅利」。

大陸高層多次比喻,「共同富裕」既要做大蛋糕,也要分好蛋糕,從民企充實社保基金和城鄉產權改革入手,應是兩全其美的方法。(作者爲智庫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