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政府的數字觀,必須改變 ─從每人GDP戲劇變化談起
工商社論》
主計總處上週召開國民所得評審會議,估計今年臺灣每人GDP是32,914美元,明年爲32,700美元,在被詢及臺灣是否如國際貨幣基金(IMF)所言將超越日、韓,主計長朱澤民表示,根據主計總處的資料,今明兩年都不見得會比日、韓高。
臺灣會超過日、韓是今年10月IMF的預測,本來和主計總處無關,不過,朱澤民10月下旬在立法院答詢時曾表示:「今年臺灣每人GDP應該是可以比日、韓高,只是金額是否如同IMF估算得那麼高,不敢肯定。」
也因此,上週朱澤民一席每人GDP不見得會比日、韓高的談話震驚四方,各報皆以「主計長改口」下標題。我們雖肯定主計長的誠實,但也要指出先前主計長的貿然談話實在不妥,主計總處爲我國最高統計機構,而主計長爲最高統計機構首長,短短一個多月說法變來變去,必然會影響外界對政府統計觀感。
事實上,臺灣的每人GDP得以在IMF預測中居於領先,非僅受惠於新臺幣匯率貶值較小,更關鍵的是IMF把臺灣今年的GDP由4月預測的23.3兆臺幣,大幅上修至24.2兆臺幣,這使得我國每人GDP得以在下半年匯率貶值的情況下,仍達到35,513美元,而一舉超過日本的34,357美元、韓國的33,591美元。
然而,臺灣今年的GDP能達到24.2兆嗎?主計總處應該比誰都清楚,8月主計總處的估計只有23.0兆,日前更已下修至22.8兆,兩相比較,IMF的估計可說是遙不可及。衆所周知,每人GDP等於GDP除以一國總人口,看到IMF高估臺灣的GDP,主計總處應該心知肚明,臺灣今年是達不到IMF的預測35,513美元,如此,自然就不可能贏過日、韓。我們不知道文官是否有就IMF的預測,提供分析給主計長參考,若沒有,日後再遇到相關國際上的預測,應主動提供簡要分析,以避免首長判斷失準,而影響政府統計公信力。
主計總處上週公佈的每人GDP,不但讓主計總處尷尬,也讓國發會靦腆,當10月IMF發佈這項臺灣超越日、韓的好消息不久,國發會也發文表示:「IMF預測臺灣人均GDP將贏過日韓,成爲東亞第一,這是因爲臺灣近年在國際變局下展現強大韌性,成長動能已產生結構性翻轉,…,新臺幣相對美元匯率,也較日韓更加平穩,顯示臺灣經濟基本面良好。」這篇文字如今還在臉書上,讓人望之不禁啞然。
長期以來,不論誰執政,相關部會看到好數字就四處宣揚,惟恐天下人不知,而看到壞數字就低調不語,甚至加以隱藏,惟恐被人發現,有時甚至調整統計方法、改變發佈方式、廢掉相關調查等等,這樣的事例數不勝數,可謂罄竹難書。此一數字觀,源於高層,下達於文官,隨之揣摩上意,報喜不報憂遂成常態。
想想,過去我們IMD競爭力排名只要一升高,從總統府、行政院到經建會,哪個不敲鑼打鼓開記者會加以宣揚?而只要排名一下滑,則各級官員便默然不語。再如,這幾年我們常聽到政府首長宣稱推動中的五加二產業,其產值這個也破兆、那個也破兆,全都成爲兆元產業,然而迄今五加二產業一直沒有行業標準分類,沒有分類自然無法準確統計,無法準確統計又如何知道其產值變化?而且,所謂產值是指生產總額?是生產毛額?還是生產價值?從未講清楚過,此三者差異甚大,如此把兆元產業掛在嘴邊,而不明白其定義,不明白其統計屬性,無非就是要宣揚政績,這顯然與統計的初衷背離,這樣的數字觀,大有問題。
七年前,總統馬英九談及自己政績時,迭遭蔡英文諷爲「數字總統」,蔡英文當年表示,自己絕對不要做一個數字總統,又說:「數字只是施政者的參考,而非政治追求的目標,若只見數字而沒有看到人民感受,那樣的政府就是令人民失望的政府。」
蔡總統這席談話,字字鏗鏘,應書之以文,表之以框,掛在各部會首長辦公室,以之惕厲各級文官,並以之警戒各部會首長,如此各部會、各級文官纔會養成正確的數字觀,有了正確的數字觀,非僅有利於政府施政,也會贏得民衆的信任。
「草螢有耀終非火,荷露雖團豈是珠」,人編出來的數字是螢是火?是露是珠?有時不易分辨,然而或遲或早,終將大白於天下。從這次每人GDP戲劇性變化,迭遭外界嘲諷,各級政府官員都該回想一下七年前蔡總統這一席數字觀的談話,並以之改正報喜不報憂的官場文化,果能如此,則蔡總統對政府統計的貢獻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