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歐美大國政局紛亂 衝擊全球經濟
美國總統選舉首次辯論,拜登表現不佳,川普如果在11月大選後上位,從他的政見可知,經濟民族主義政策只會更強烈、更極端。圖/美聯社
近期英法國會改選、歐洲議會選舉結果,以及美國總統選舉電視辯論,都顯示既有的執政團隊民意支持度很低,不是已經換黨執政就是搖搖欲墜,歐美大國出現不同程度的領導危機,也必然影響其未來施政方針,進而衝擊全球政經前景。
在今年舉行過的大選中,最戲劇性的,當屬剛結束的法國國民議會選舉。首輪投票,極右翼的國民聯盟成爲最大贏家,得票率33%,左翼約爲28.1%,總統馬克宏的中間派聯盟得票率僅約21%,在三大黨團之中敬陪末座。
然而相隔一週,在7月7日舉行的第二輪投票,由於中間派和左翼聯盟合作,結果獲得席次都高於國民聯盟,暫時化解了「左右共治」的危機。但此次國民聯盟席次增加一倍,得票率也倍增,其領導人雷朋說:「我們的勝利只是被推遲了。」
英國執政14年的保守黨,在7月4日的下議院改選慘敗,把政權交給席次雖多但得票率增長有限的工黨,另一個開香檳的政黨是極右翼的改革黨,他們獲得前所未有的八席。
在6月上旬舉行的歐洲議會選舉,也顯示歐陸大國的右派勢力擡頭。德國的極右翼另類選擇聲勢高漲,得票躍升至15.9%,超過執政聯盟中的社民黨。義大利總理梅洛尼所屬的右翼政黨兄弟黨成爲最大贏家,確立該國權力向右翼移動的軌跡,右翼政府變得更穩、更強。德國總理蕭玆曾形容另類選擇黨和其密謀的「再移民計劃」是從瓶子跑出來的魔鬼,但歐洲議會選舉結果顯示,已經跑出來的魔鬼不會重新回到瓶中。這正是歐洲右翼民粹主義膨脹的真實寫照。
美國總統選舉首次辯論情況同樣令人心驚膽跳。執政的民主黨總統拜登老邁不堪,語焉不詳,挑戰的共和黨前總統川普滿口謊言,狂妄自大。川普雖然被判刑確定,但支持度未減,政治獻金反而如潮水般涌入,他在關鍵州的領先狀況不減反增。反觀民主黨內,更換拜登的聲浪越來越大,實已自亂陣腳。川普在總統任內(2017.1~2021.1)採行的財經政策多被歐洲極右翼政黨奉爲圭臬,如果他在11月大選後再上位,從他提出的政見可知,原有經濟民族主義政策只會更強烈、更極端,尤其是大幅提高關稅,勢必再度衝擊世局。
歐洲多國的右翼民粹政黨壯大,未來可能與「川普經濟學2.0」產生共振作用,就算尚未取得政權,也可透過國會對執政黨政策構成轉軌壓力,將深刻影響各國的經濟政策及對外經貿政策,不僅改變相對富裕國家的經濟面貌,也將重塑國際經貿秩序。
首當其衝的是各國財政政策。英國工黨和法國左右翼政黨都主張擴大財政,以解民生困苦;然而,在當今各國債務上升的環境下,財政刺激是一個風險很高的提議。因爲更高的利率和債務水平意味着政府需要將更多的支出用於支付債務利息,去年法國債務佔GDP的比重已上升到110%,迴轉空間很小。如果新的政策制定者追求更多財政刺激,可能會加劇通脹壓力,從而迫使歐洲央行保持較長的高利率時間。
從應然面看,國際間的共同利益應是抑制貿易保護主義,不隨意大幅提高關稅,不輕易限制進出口;移民政策允宜適切,不應堵死移民進入,必須正視勞動力短缺問題;財政政策不應向資本者過度傾斜,不宜大幅減稅,不可削減社會福利支出。如果歐美新政府爲了鞏固政權反其道而行,則其所造成的禍害不可低估。
事實上,目前去全球化趨勢加劇,爲了保護民族企業及勞工就業機會,美國等國採取諸多反全球化的政策,阻礙國際經貿合作;地緣政治風險隨而上升加劇,影響投資和經濟穩定;而且將逆轉能源和氣候政策變數,減少對再生能源的支持,放寬化石燃料使用限制和時程,這將不利全球緩和氣候變遷的進程。
如果歐美繼起的政府變本加厲,致使各國更加罔顧國家合作,而偏於競逐一己私利,則將對世界經濟帶來不利影響。當前國際貿易秩序的一大隱憂是貿易保護主義方興未艾,基於「本國優先」的政策,經濟強權可能大幅提高關稅,設置非關稅壁壘,導致貿易摩擦加劇,甚至引發貿易戰。這將破壞以世貿組織(WTO)爲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導致全球貿易的不確定性大幅增加。如果各國政府對多邊主義多持否定態度,將使新一輪全球貿易規則的制定增加阻力,使得貿易規則更加碎片化。這絕非世界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