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Eyes on China|聯合國秘書長氣候行動特別顧問Selwin Hart:中國在推動全球能源轉型中扮演關鍵領導角色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周蕊 紐約聯合國總部報道

近日,第79屆聯合國大會高級別會議周在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如何應對氣候變化再次成爲全球關注的焦點議題之一。

隨着氣候危機的加劇,尤其是極端天氣事件頻發,全球各地正面臨越來越嚴峻的環境風險與經濟挑戰。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欠發達國家,往往缺乏足夠的資金和技術資源來應對這些難題。如何將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融入金融決策,完善氣候融資機制來幫助這些國家籌集足夠的資金,以應對氣候變化、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實現綠色轉型與可持續發展,成爲國際社會亟待解決的難題。

氣候融資(Climate Finance)是指通過多樣化的資金來源,如國際組織、政府、私營企業以及綠色債券等籌集資金,專門用於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危機。這些資金不僅用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還用於支持這些國家在極端氣候事件中的適應能力建設,改善其經濟社會結構,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聯合國秘書長氣候行動特別顧問、助理秘書長塞爾溫·哈特(Selwin Hart)在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獨家專訪時特別強調了氣候融資的重要性。他指出,發展中國家不僅是氣候變化的直接受害者,也是全球應對氣候危機的重要參與者。然而,由於融資成本高、債務負擔重,以及技術支持不足,許多發展中國家在參與全球可再生能源革命和減少碳排放方面進展緩慢。

哈特呼籲,國際社會,特別是發達國家和國際金融機構,應進一步加大對這些國家的資金支持力度,通過創新性的融資方式,比如綠色債券和碳市場機制,幫助它們在應對氣候危機的同時實現經濟增長和可持續發展。

促進氣候融資是優先事項

南方財經:聯合國採取了哪些措施來加大對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危機的金融支持?

Selwin Hart:氣候危機關乎生存,但也給發展中國家的增長提供了巨大機遇。爲了避免氣候危機帶來嚴重影響,我們需要迅速減少排放,將全球變暖限制在1.5攝氏度以內。但事實上,我們並沒有按計劃實現目標。

在過去的幾年中,特別是自2015年《巴黎協定》通過以來,我們取得了一些顯著進展:2016年,我們慶祝了高達180吉瓦(1吉瓦大約是70餘萬家庭一年的電力消耗)可再生能源安裝,那一年,全球還售出了70萬輛電動汽車。去年,全球安裝了超過510吉瓦的清潔能源,增長至兩倍多,創下了新紀錄,而全球電動汽車的銷售量更是接近1400萬輛。所以,我們取得了一些進展,但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數字背後還有許多令人不安的事實。

首先,我們仍然沒有足夠快地採取行動,以避免氣候危機帶來最爲嚴重的影響。其次,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在邁向“溫室氣體零排放”的目標中進度落後,代表全球三分之二人口的國家去年僅吸引了15%的清潔能源投資。因此,促進氣候融資,幫助這些國家高效參與可再生能源革命是我們最大的優先事項。

同時,發展中國家處於氣候危機的前線。許多國家沒有獲得早期氣象預警系統(Early Warning Systems,聯合國牽頭爲缺少氣象預警能力的區域提供極端天氣預警信息的合作項目)的機會,它們正遭受極端天氣的打擊,包括洪水、乾旱和熱浪。

因此,聯合國的一個核心任務是幫助發展中國家大規模籌集它們所需的資金,從而參與可再生能源革命,保護和保障它們的公民。我們知道發展中國家面臨的挑戰是什麼:融資成本高、債務負擔重、應對能力不足,所以我們努力調動整個體系,幫助各國克服當前面臨的現實障礙。

爲發展中國家留出財政空間

南方財經:隨着越來越多的國家實施氣候方面的新法規,您認爲這將對國際貿易,特別是碳排放密集型行業產生什麼影響?聯合國如何幫助它們過渡得更順利?

Selwin Hart:這一過渡不僅要有序,還需要做到公平,發展中國家不應該在應對氣候變化與促進經濟發展之間左右爲難。

南方財經:也就是不能犧牲經濟指標。

Selwin Hart:正是如此。對發展中國家來說,這是一個嚴峻的挑戰。首先,它們正遭受氣候變化的打擊,同時它們還需要迅速轉型經濟,擺脫煤炭,這需要鉅額投資。因此,我們需要一個國際體系來應對這些國家面臨的挑戰。

當然,發展中國家的處境並不完全相同。一些主要經濟體並不依賴額外的公共資金,但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仍然需要。許多發展中國家債務負擔是不可持續的,國際社會需要作出迴應,給予這些國家所需的財政空間。而這在過去並沒有得到實現。

目前,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的數據,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國家分別將24%和13%的出口收入用於償還債務。而在二戰後,德國的債務償還在出口收入中的比例被限制在5%,因爲德國需要財政空間進行戰後重建和發展。現在我們面臨的是氣候危機,各國需要財政空間來投資再生能源,投資早期預警系統,從而增強其社會和經濟適應氣候危機的能力。在全球層面上,我們需要有工具來支持這些國家的財政空間。

同時,我們還需要一個自由開放的貿易體系,讓各國能夠在解決氣候危機所需的諸多方案中自由貿易。

亟需以國際合作應對氣候危機

南方財經:爲了解決氣候危機,您認爲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麼?

Selwin Hart:我認爲最大的挑戰不在於技術,因爲技術從未如此便宜,也從未如此容易獲得。

看一看中國和許多發達經濟體在可再生能源、電動汽車方面的快速發展就知道了。電動汽車的銷售在短短8年內增長了20倍,而且未來更加樂觀。因此,這不是一個技術問題。

我認爲真正的問題在於政治意願。在很多國家,領導人仍然不願與還在使用化石燃料的既得利益集團抗衡。各國政府在補貼化石燃料方面的支出是清潔能源的9倍。的確,我們需要確保能源價格的穩定,尤其是對低收入羣體來說至關重要,但目前對化石燃料的支持遠遠超過清潔能源。各國政府應重新審視這樣的支持。

在國際上,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合作。我們不能讓地緣政治分歧擴大,也不能讓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信任破裂,這會削弱國際合作,但我們亟需用合作來應對危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單獨解決氣候危機,各國需要共同努力,互相理解,找到解決挑戰的方法。因此,我們需要各國展現出更大膽的政治意願,特別是在國內產業層面。

按照《巴黎協定》規定,各國必須在明年準備好新的氣候計劃。屆時,各國應展現出大膽的領導力,提出宏大且可實現的氣候目標,並承諾加強合作。我們希望通過新一輪的國家自主貢獻(NDC,各國爲減緩氣候變化而做出的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承諾)談判,共同應對我們面臨的挑戰。

中國促進可再生能源成本下降

南方財經: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技術生產國。聯合國如何看待中國在推動國際氣候融資中的角色?中國如何能進一步爲全球融資作出貢獻?

Selwin Hart: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中國都將扮演重要且關鍵的領導角色。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有最高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但也是全球可再生能源的超級大國,無論是在可再生能源設備的生產和安裝,還是在電動汽車數量方面都處於領先地位。作爲全球可再生能源領導者,中國促進了可再生能源成本的下降。我們需要這種增長繼續下去,我們需要這種領導力保持下去。

正如我剛纔所講,最大的擔憂之一是發展中國家在能源變革的過程中被落下了。去年,在發達經濟體和中國以外的地區,清潔能源投資僅佔全球的15%,但這些地區有着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因此,我們需要更多的清潔能源投資,我們需要看到更多的可再生能源設備安裝在發展中國家。在非洲,有6億人仍沒有電力供應,這6億人應該有機會使用可再生的清潔電力。而且,許多發展中國家非常渴望從煤炭轉向可再生能源。我相信,中國將在推動全球能源轉型,尤其是在幫助發展中國家方面,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們還與中國在早期預警系統方面密切合作。中國是最早支持聯合國秘書長“爲所有國家提供早期預警”倡議的國家之一。我們看到,中國在支持全球向可再生能源轉型中發揮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幫助脆弱的發展中國家應對日益頻繁和嚴重的氣候影響方面。

我們將負責任地利用聯合國的召集力來解決轉型過程中看到的一些挑戰。正如古特雷斯秘書長反覆強調的:聯合國全力以赴。

出品: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

欄目策劃:於曉娜

欄目統籌:向秀芳

出鏡記者:周蕊

翻譯&製作:周蕊 段伊航(實習生)

設計:林軍明 廖苑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