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節氣去探索

同學們展示小滿節氣主題繪畫

美術課上,初一年級45班學生鄧惠中正專心繪畫,在她筆下,“小滿”已不僅僅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更展現出了其中蘊含的物候現象。

近日,在牡丹區第二十二初級中學,學生們開始了小滿節氣系列勞動實踐。創作主題繪畫,學習手勢操,進行苦菜秀勞動等,豐富的活動類型,讓學生們體驗到勞動的“苦”與“樂”。

二十四節氣,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被世界氣象界譽爲“中國的第五大發明”,廣受關注,牡丹區第二十二初級中學每年也都會結合節氣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二十四節氣的背後,是幾千年國人的底蘊和智慧。教育的構成需要流暢的生活經驗,國人的傳統習俗和生活審美中處處承接着節氣的智慧。隨着城鎮化的加速、鄉村景觀的改變,很多人患上了嚴重的自然缺失症,我們希望從二十四節氣勞動教育課程中,培養孩子的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該校團委書記兼大隊輔導員宋項茹談起課程的研發初衷。

通過獨立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在學科教學中有機滲透,在課外校外實踐活動中安排,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強化四個途徑,該校的二十四節氣課程,自去年開始探索實施,現已逐漸完善並形成體系。

“在青少年中開展節氣教育,不同於傳統的單學科、重書本知識的教育方式,而是緊貼生活實際,鼓勵孩子融合運用多學科知識動手實踐、解決問題、發明創造,提升綜合素質。”該校學生髮展中心主任張燕珍介紹說。

該校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出“以和潤心,以雅正行”的德育理念,建立“六自德育”評價體系,結合每月一事,把“六自德育”納入初中三年教育規劃,全面推進“五育”並舉、融合育人,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研發推出了《二十四節氣勞動實踐方案》以及每個節氣活動的具體方案,將二十四節氣與我國古代農事和勞動緊密結合,跟着二十四節氣開展勞動教育,使勞動教育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讓學生從傳統文化和勞動中養成勞動觀念、建立公民意識。

“在二十四節氣課程中,我們能體驗到很多不同場景不同學科的課程。就像立春的溫度辨春分、驚蟄做桃花、春分立雞蛋、雨水時測降雨量、小滿的時候去麥田研究小麥、芒種的時候到稻田裡種水稻、小暑的時候制黴、小雪的時候爲樹木穿上衣服。”鄧惠中說。

剛剛過去的立夏節氣,學生們和家人一起編織“蛋網”、做“鬥蛋”遊戲、製作“立夏飯”等,積極參與勞動實踐活動,各式各樣的活動照片或視頻發佈在班級羣內,成爲家長、學生、教師的討論話題。

“通過這些活動,我們能夠更多地瞭解農曆二十四節氣方面的知識,更多地關注自然,敬畏自然。”學生蘇一然感悟說。

“學校將通過‘二十四節氣非遺文化’勞動實踐活動的探索和實施,讓學生感受鄉土歷史文化,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增強學生熱愛家鄉和建設家鄉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實現社會育人目標,落實實踐育人目標。” 宋項茹說。

菏澤報業全媒體記者 付鳳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