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諾瑪新解 黎煥雄拼貼冷戰超現實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製作貝里尼歌劇《諾瑪》,運用拼貼手法爲歌劇增添想像力。(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提供)

一名純潔的女祭司諾瑪竟懷上敵國總督的孩子,卻也因此背叛自己的人民,與此同時,總督卻同時劈腿另一名女祭司,這個秘密若被揭開,將走向玉石俱焚的結局。導演黎煥雄重現18年前在臺上演的貝里尼歌劇《諾瑪》,融和冷戰、超現實主義,從中梳理諾瑪的愛恨情仇。

黎煥雄表示,同樣的歌劇劇本到了不同導演手中,都會有不同的詮釋方式,他選擇「冷戰」和「超現實主義」,貫穿劇中,讓歌劇看來有現代感,「女主角諾瑪等於是身處在一個『冷戰』狀態,充滿秘密,帶有一種危險的平衡感,稍有失準就會爆炸,以前有蘇聯和美國的冷戰,現在又有美國和中國的新冷戰,這部19世紀的歌劇,從現代的眼光重新看待,可找到類似的狀態。」

爲此,黎煥雄在劇中安排一羣演員呈現冷戰的意象,飾演一羣間諜,偷取蘇聯在人類史上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Sputnik」(史普尼克),黎煥雄表示,「英國人把史普尼克稱爲蘇聯發射的月亮,這個月亮的意象,又可延伸到《諾瑪》裡的月亮意象,如女主角唱的〈聖潔的女神〉,就是向月光女神祈禱的歌曲。」

由於這次首演後評價兩極,黎煥雄也在第2場演前導聆時表示,「如果大家覺得有點多餘了,請多多包涵,不要喝倒采,我是充滿誠意、盡全心製作,或許是大家不習慣的非傳統手法,但沒有破壞原有的音樂表現。」

指揮家簡文彬表示,19世紀末《諾瑪》在義大利首演時,當時的歌劇並沒有導演,「歌劇創作者已經把舞臺上要看到的內容寫完,是20世紀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纔開始有歌劇導演,爲歌劇注入新詮釋,這次選擇跨越時空和拼貼手法,用最大的誠意將最大的想像呈現在觀衆面前,但音樂完全尊重作曲家,原封不動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