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文化服務“出圈”更“出彩” 點亮羣衆美好生活
品書香、學才藝、觀展覽……隨着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日益增長,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凸顯。近年來,全國各地不斷推進公共文化場館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時空”網絡,越來越多的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便捷、優質的文化服務。
浙江杭州通過“鄰里閱讀空間”項目,利用社區閒置區域,建設了地鐵書房、社區圖書室等一批小而美的“精神糧倉”公共文化空間;廣西桂林則將讀書驛站等新型公共文化服務空間嵌入景區,構建桂林多樣化、多場景、多空間的公共閱讀服務體系。記者瞭解到,全國除傳統的博物館、圖書館外,文化驛站、城市書房等新型文化空間數量顯著增長,已達近4萬座。
在逐步打通基層文化服務“最後一公里”的同時,各地也推進公共文化設施延時、錯時開放。例如,遼寧瀋陽、陝西西安等地的博物館等公共文化場所,在國慶假期均延長開放時間,以滿足廣大遊客的參觀需求。此外,全國多地開放24小時城市書房,爲廣大居民提供了課餘、工餘的學習閱讀空間。
公共文化服務始終堅持以人民爲中心,聚焦百姓多樣需求,不斷優化服務供給——
江蘇的2024蘇州全民藝術提升季以“民星大舞臺,人人都出彩”爲主題,推出300多項羣衆文化活動,讓百姓在文化生活中當“主角”,滿足人們參與文化活動時從“觀演”到“參演”的需求轉變;廣東廣州打造“公共文化產品配送服務”,特別關注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孤寡老人、殘障人士等特殊羣體。
近年來,我國爲促進優質文化資源向基層延伸,採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據介紹,文化和旅遊部持續推動向基層選派專業文化幹部、文化工作者18.7萬人,爲基層文化單位培養1.65萬人。
各地也積極行動,努力打通人民與政府間的文化服務供需匹配渠道。陝西西鹹新區滿足村民心願,邀請一級演員參加戲曲“村晚”;遼寧阜新公共圖書館面向農村羣衆提供“按需點單”服務,積極對接村鎮、羣衆需求。這些舉措不僅促進了文化資源的均衡分配,更增強了人民羣衆的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
“公共文化服務就是讓社會上的每個人都感受到文化的溫暖。”文化和旅遊部公共服務司司長陳彬斌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文化和旅遊部將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更多文化場所向羣衆開放,把更多文化服務送到老百姓身邊,不斷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郝萍 實習生 邊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