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醫眼瞼下垂手術 破2000例

隨着年齡增長,發現眼皮愈來愈重,甚至常睜不開眼睛,高雄醫學院眼瞼下垂手術團隊至今已破2000例,醫生春生表示,最重要的是肌肉原位切開術取代傳統肌肉全切術,可降低手術後遺症,也讓肉毒杆素變成有作用,讓眼睜開走路不再跌倒或撞牆

賴春生指出,眼瞼痙攣治療第一線是施打肉毒桿菌素,讓眼輪匝肌及皺眉肌暫時麻痹,而不會引起痙攣,但有15%的病患對此治療無效或作用短暫,導致無法自主張開眼睛,造成所謂的功能性眼盲行動須靠他人扶持;在臺灣約4成眼瞼痙攣病患曾因此發生車禍,撞門、撞牆更是屢見不鮮。

賴說,傳統做法是把負責閉眼的眼輪匝肌及皺眉肌全切除,術後仍需定期注射肉毒桿菌素,預防再度發生,但易造成眼皮凹陷、皺褶、腫脹、疤痕攣甚至眼瞼外翻等後遺症,病患往往難以接受;爲改善這個缺陷,6年前研發新的「肌肉原位切開術」,其特色像切豆腐般,讓眼皮保有比較完整的皮下組織,若合併眼瞼下垂也可一併矯正

72歲眼瞼痙攣患者女士昨出席記者會感謝高醫團隊,她說,曾因不明原因發生眼瞼痙孿,無法自主睜開眼睛,走路常撞牆,在他院曾做過提眉手術、肉毒桿菌素注射,都未改善,輾轉到高醫就醫,就是由賴春生讓她術後可輕鬆睜開眼,重新找回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