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學歷高失業?

學歷失業?圖╱本報資料照片

2019年各學歷年齡失業率

以2019年而言,30~34歲這個階段研究所學歷的失業率1.8%、大學學歷者3.2%,專科學歷者3.6%、高中職者3.3%、國中以下者4.6%,高學歷的失業率是最低的。

■未婚女性勞參率2000~2019年從52.7%升至64.2%,其中25~44歲勞參率雖然只由88.5%微升至89.2%,但這一年齡層人口占比卻由三成升至五成,隨着權重升高,勞參率因而大幅攀升。

國人每每感嘆「高學歷高失業」,去年大學學歷者失業率5.3%,遠高於平均3.7%,也比國中學歷失業率高出一倍,辛辛苦苦讀到大學,竟成了高失業族羣,真是情何以堪

然而,高學歷高失業只是個算術現象,而非真實現象。今天國中、國小學歷的人口裡有九成是中高齡者,反觀大學學歷者有四成是未滿30歲的年輕人,就是這個年齡分佈讓高學歷註定要高失業率。

年齡纔是主要原因

怎麼說呢?因爲年輕人失業率原本就比較高,而大學學歷人口又有四成分佈於年輕人,經加權平均後呈現高失業率,理之必然也。確切的說,「高學歷高失業」的原因不在學歷,而在年齡。

我們依各年齡層觀察,會發現在15~24歲這個階段,大學學歷失業率14.7%,研究所學歷更高達18.3%,確實遠高於同年齡者,然而這是因爲他們剛走出校園,30歲以後高學歷者的失業率已低於同儕,過了中年更趨明顯,這樣看來,多念點書還是有幫助的。

「高學歷高失業」是表象,也是個算術現象,其所以高失業不是學歷效果,而是年齡效果,若不把隱於學歷下的年齡分佈呈現出來,就會被表面數字誤導

除了高學歷高失業,這些年我們也經常會聽到「女性勞參率屢創新高」,這代表女性工作意願提高了,政府每提及此總喜上眉梢,認爲這是擴大幼兒托育補助、建構友善工作環境帶來的成果

表象非真相

然而,把女性再分爲已婚、未婚兩類,會發現已婚女性勞參率近十年幾乎原地踏步,而未婚女性勞參率則從58.7%升至64.2%。

這告訴我們,十年來女性勞參率升高的原因不在於已婚女性,而在於未婚女性,若非未婚女性紛紛投入職場任憑再多托育補助也無濟於事。換言之,女性勞參率年年創新高,是以結婚率降低換來的,而非用托育補助政策得到的。

內政部統計,我國2000年的結婚率是千分之8.2,去年降至千分之5.7,同期間女性勞參率由46.0%升至51.4%。不過,以結婚率的降低換得勞參率的升高,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值得深思

再舉一例,2007年外商投資臺灣高達154億美元,爲歷年最高,只看表象會以爲「投資大爆發」,事實上這一年民間投資只成長2.5%,非但沒有大爆發,連小爆發都沒有。因爲外商投資多屬併購案荷商投資安泰銀行美商現金合併華僑銀行英商增資新竹國際商銀,還有外國私募基金投資有線電視等等,這些併購雖也稱爲投資,卻和國民所得統計裡的投資是兩回事。

經濟現象系匯聚無數因果而成,我們以爲的「因」可能只是另一現象的「果」,若不回溯至最初的「因」,仍難以解開秘密

高學歷高失業的因不是學歷而是年齡,女性勞參率升高的因非關政策而是結婚率的變化,有時投資看似大爆發,結果只是空包彈,正確解讀數據,數據即羅盤,否則數據就是迷霧漿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