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乙烯外泄 化糞池竟是幫兇

高市乙烯外泄事件市府過程派員針對乙烯管線持壓,但最後證實非管線泄漏所致。(高市經發局提供/柯宗緯高雄傳真)

高雄前鎮區乙烯外泄事隔半個月,高市府25日公佈調查結果,證實並非第一時間所指的管線破漏,元兇原住民故事地下水污染起因是含氯有機物進入筏基建築物最底層),而一旁化糞池供應營養源,大量繁殖厭氧菌間接形成乙烯;目前乙烯讀值在安全背景,已爭取1500萬元啓動地下水整治工程

負責督導本案的副市長林欽榮指出,經環保局、經發局及所聘請的第三公證團隊專家學者查證,長達250個小時持壓,3條乙烯管線壓力在每平方公分35公斤,證實「管線是安全的」,報告書補充修正後送交市長陳其邁覈批,並置於市府網站民衆瞭解。

環保局長張瑞琿說,調查發現,原住民故事館的陰井及南邊原住民公園,發現含有氯的有機污染物中空閥機旁有化糞池,產生營養髮酵,變成降解生物反應槽,進而產生次氯乙烷或次氯乙烯,經降解最後產生乙烯,因該館地下室馬達抽水,就隨着進入下水道人孔,而19日比對關閉馬達前後的乙烯濃度,確實大幅下降。

張瑞琿指出,初步框定整治範圍爲故事館周遭、南邊原住民公園,立即啓動污染範圍並公告畫定該區地下水受污染使用限制及相關限制事項,擬採取化學氧化或生物整治等工法改善,但實際工法將依後續調查評估決定。

經發局長廖泰翔指出,雖經調查鄰近工業管線查無泄漏,後續仍將以最高標準進行管線復氣審查。林欽榮強調,依據《高雄市既有工業管線管理維護辦法》第13條,評估管線安全,確保安全無虞就能重啓。

然而,事件第一時間,市府矛頭指向華運及3條乙烯管線,調查結果出爐,無疑是自打臉,是否賠償業者停工損失?高市法制局認爲,業者善盡企業社會責任,同意下配合調查,無賠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