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史館賦能“大思政課”建設的三重路徑

高校校史館濃縮着一所學校的歷史沿革、發展脈絡、奮鬥成就、使命願景等,展示着高校的悠久歷史、育人理念、文化底蘊和精神氣質,對於高校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價值和意義。高校校史館要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挖掘紅色校史資源、善用現代科技手段、打造文化品牌活動,將豐富的校史資源轉化爲育人優勢,高質量推進“大思政課”建設。

挖掘紅色校史資源,讓“大思政課”活起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校史資料的挖掘、整理和研究,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許多高校的校史與中國近現代史語境同框,校史中都蘊含着豐富的紅色文化,這是高校辦學治校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高校校史館是開展“大思政課”建設的精神富礦,要深入挖掘、系統開發、有效利用,使之成爲繼承優良傳統、賡續紅色血脈的思想政治教育高地。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紅色校史是思政課最鮮活的教材,可以將其和黨的理論創新、實踐探索、偉大成就等深度融合,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和說服力。努力挖掘校史中的歷史人物、典型事例和感人故事等,找準思政元素和專業知識的結合點,爲課程思政提供生動的、接地氣的素材,實現價值引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的有機統一。校史館要勇於打破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壁壘,通過展陳來突出學校的辦學底蘊、辦學實績、革命傳統等,用故事講道理、用校史講理論,使校史館成爲將思政課內容生動化、場景化、具象化的實踐教學場域,讓學生在校史浸潤中傳承紅色基因、砥礪報國之志。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推動校史教育進課堂,開設校史選修課程,出版校史校情教材,使校史課程成爲思政課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不斷加強校史研究,依託校史館成立校史研究組織、校史顧問團、校史宣講團、校史學生社團等,重視對校史資料的收集、整理、考證和利用,編撰出版校志、年鑑、圖片集、學院史、學科史等系列校史研究成果,爲校史育人提供有深度、有厚度、有溫度的案頭讀物。

善用現代科技手段,讓“大思政課”動起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在迅猛發展的數字時代,以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數字孿生、人工智能等爲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校史館應秉持育人爲本、技術爲用的原則,加快數字化轉型升級,讓檔案資料說話、讓館藏史料說話,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強化育人功能。利用數字化、可視化等多種技術手段,通過場景復原、虛擬仿真、裸眼3D等展陳方式突破時空束縛,讓學生在強烈的感官刺激下沉浸式體驗經典校史事件、重溫學校發展歷程、觸摸學校諸多成果等,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彌補了課堂教學資源的不足,增強了學生愛校榮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實效性。認真研究當代大學生的新媒體使用習慣,在微博、微信、抖音、小紅書、B站等新媒體平臺開設官方賬號,不斷增強融媒體矩陣的傳播力影響力,以文字、圖片、動圖、H5、音視頻、直播等多種方式,定期推送學生喜聞樂見的校史類融媒產品,用“網言網語”、“青言青語”在網絡雲課堂上好“大思政課”,實現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的有機統一,讓“有意義”變得“有意思”。以互聯網思維建好“線上校史館”,開發適合電腦端和移動端的全景雲上展廳,打破線下校史校情教育的時空限制,注重與訪客的互動交流,爲訪客營造身臨其境的沉浸體驗,形成線上和線下同頻共振、虛擬和現實全息體驗的校史館服務育人新格局。

打造文化品牌活動,讓“大思政課”火起來。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鹽”,要將“鹽”溶解到特色文化活動的“湯”中,在不知不覺中“鹽”入學生口、潤澤學生心,在校園內外的文化活動中形塑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開學畢業、校慶國慶等重要時間節點,策劃舉辦紅色校史、黨史教育、優秀校友、扶貧抗疫等內容豐富、形象直觀的主題展覽,將學校歷史上的奮鬥故事、優秀典型等以校史劇、微話劇、課堂劇的形式進行展演,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學生的愛校情感和家國情懷,激勵他們爲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積極開展以校史校情爲主題的講座論壇、演講比賽、知識競答、微電影節、校歌合唱比賽、校史館奇妙夜等特色活動,也可以針對不同專業學生特點舉行校史館吉祥物、校史海報、校史書籤等文創設計比賽,校史館網頁設計、導覽線路、專題臨展等創意比拼,校史題材的詩歌、音樂、書法、繪畫等作品徵集,不斷增強學生專業學習和校史教育的深度融合,讓學生成爲校史文化的傳播主體,在雙向奔赴中傳承大學精神、弘揚大學文化。要走出課堂、走出校園、走向社會,在現實生活和社會實踐中講好“大思政課”,攜手兄弟高校校史館和當地革命紀念館陳列館、革命遺址舊址等紅色教育基地,推動思政教育與社會資源的融合創新,共建實踐育人的“大課堂”、全員育人的“大師資”、協同育人的“大格局”,多措並舉幫助新時代大學生在“社會大課堂”中更好了解國情社情民情、堅定理想信念,更加深刻體悟黨的創新理論的真理魅力和實踐偉力。

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高校要充分發揮校史館“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的作用,將學校的革命傳統和紅色基因傳承好,讓“大思政課”活起來、動起來、火起來,以“大思政課”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努力培養更多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作者系電子科技大學副研究員,該校黨委宣傳部副部長、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