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西方對華“學術脫鉤”損害全球合作

瑞士排名最高的大學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最近決定限制中國和其他一些國家的學生入學,這是中國與西方之間日益擴大的學術鴻溝中一個令人不安的里程碑。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最近宣佈了嚴格的安全審查措施,將影響包括中國在內的23個國家的碩士和博士課程申請人。這項政策要求審查的不僅是申請人的國籍,還有他們以前的教育背景、資金來源和意向研究領域。

這些舉動凸顯地緣政治緊張關係正在深刻重塑全球學術交流。中國與西方國家教育關係的惡化,預示着對科學進步和國際理解的更廣泛影響。

過去十年,美中教育關係發生巨大變化,互不信任和障礙越來越多。在中國學習的美國學生從2012年近2.5萬人的峰值驟降至2023年的區區700人,而在美國大學入學的中國學生人數也在2023年創下十年來的新低。

現在,這種學術脫鉤正向歐洲蔓延。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限制措施是迄今爲止西方大學實施的最廣泛限制之一,德國和荷蘭的大學也出現了針對外國學生的類似政策。

中國與西方學術交流的削弱具有重大的人文影響。中國學生——尤其是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專業的學生——越來越發現自己陷入猜忌之網,面臨冗長的安全審查和簽證限制。

有些人被迫在完成學業和探望家人之間做出選擇,因爲一年的學生簽證使得回程充滿風險。還有些人則認爲自己的學術夢想徹底破滅。他們由於安全審查而不願去美國攻讀學位,轉向了歐洲,結果發現自己再次成爲目標。

此外,這些限制措施正在改變全球的人才和知識流動。如果這種限制措施持續或者擴大,西方大學很可能面臨人才流失。這將損害美國和歐洲主要學府的多樣性,並最終削弱全球科學合作和創新。

更關鍵的是,中國與西方科學交流的減少,會削弱世界集體應對氣候變化和公共衛生危機等需要全球合作的挑戰的能力。在人工智能安全和量子計算等領域,研究團體的孤立有可能造成危險的盲點和重複努力。

這些不僅是理論上的擔憂,我們已經看到減少研究合作對美國華裔科學家生產力的負面影響。

這種學術脫鉤還可能影響到未來幾代決策者和領導人。如果沒有持續的民間接觸,很難想象未來的領導人能夠有效處理複雜的國際關係。

隨着交流與合作減少,雙方國家有可能逐漸喪失相互理解的能力。這最終可能會損害它們自身的利益而不是保護它們,因爲即便在競爭或者敵對的關係中,這種理解仍然至關重要。

限制學術交流的理由往往是國家安全考慮和非法技術轉讓的風險。雖然大學需要應對正當的安全關切,但目前基於國籍而非特定風險因素實施廣泛限制的趨勢可能導致因噎廢食。需要採取一種更細緻入微的手法——既能保護敏感研究,又能保持學術機構的國際性。

關鍵是在正當的安全關切與開放學術交流的基本價值觀之間取得平衡。大學一直是國際合作和跨文化理解的堡壘。它們設置合作壁壘,可能破壞科學進步和全球問題解決的基礎。

我們今天如何開展學術合作不僅將決定國際教育的未來,而且將決定科學進步和相互理解在日益兩極分化的世界中的前景。

應對氣候變化和公共衛生危機等全球性挑戰需要多元化視角和協同解決方案。當我們面對這些前所未有的問題時,拆毀幾十年來搭建的合作橋樑是我們無法承受的選擇。(編譯/葛雪蕾)

本文由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1月15日發表,原題爲《中國-西方學術脫鉤對世界無益》的文章,作者是李卓文(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