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美國會人員應多親眼看看中國

來源:環球時報

香港《南華早報》8月27日文章,原題:中國或許令美國國會議員和工作人員焦慮,但很少有人前往中國,而(對華)負面看法持續 美國國會中的對華強硬批評者尚未實現對華“脫鉤”的目標,但美國立法部門本身甚至其工作人員,幾乎做到了這點。每年8月份,美國國會議員及其工作人員通常會遊歷世界收集信息。儘管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美國國會山的辯論中佔據重要位置,但顯而易見,近來卻沒出現在議員們及其工作人員的旅行日程表中。

自2023年1月以來,僅有十幾名美國國會工作人員到過中國大陸,僅爲過去的一小部分。華盛頓保守派智庫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的伊蘭·伯曼說:“國會工作人員也許是機器中最重要的齒輪,因爲他們協助起草立法範圍,幫助議員充實議題。”國會工作人員出訪比較低調,可讓參與者進行更細緻的接觸。伯曼不久前帶領國會工作人員訪華歸來,他認爲這種方式具有獨特價值。

即使5年前,中國之行還被認爲是尋常事。國會透明度網站Legistorm上列出的官方訪問和私人資助的旅行顯示,僅2019年就有至少27名工作人員和15名議員到訪中國大陸。但自2023年1月以來,美國國會人員赴華次數減少了。這與華盛頓一系列與中國有關的立法的敵對基調形成鮮明對比。根據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統計,在本屆國會,約有700項此類法案和決議被提出。其中一些將限制對華投資,阻止聯邦政府與中國大型生物技術公司簽訂合同,預計將對美國供應鏈產生廣泛影響。

國會旅行的一個障礙是相關項目被停止。2020年時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宣佈終止5個項目,這些項目使中方得以根據《教育和文化交流法案》資助美國議員和國會工作人員的赴華旅行,行程通常包括與官員討論以及遊覽歷史和文化景點。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的傑西卡·比塞特認爲這些訪問具有巨大價值,但目前政治意願的缺乏使此類訪問變得困難重重。

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沒氣餒,從美國捐助者那裡籌集資金,過去一年安排了兩次訪問。一位從事美國國家安全事務的訪問團成員表示,直接與中方官員交談並親身體驗當地文化,讓他對雙邊關係有了更深刻理解,“與某些在(華盛頓)特區舉行的會議相比,這麼長時間的密集旅行可就議題進行更深入討論。戰略共鳴需要真正理解對方。”組織者認爲,這些訪問是讓美國國會工作人員親眼看見中國的機會,而不是強加給他們特定的觀點。(作者Bochen Han,陳俊安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