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埋葬就被毀,什麼墓葬這麼慘?
東西問客戶端綜合報道
數以百計的玉器陶器、代表財富的豬下顎骨、紋飾繁複的象牙飾品……近日,河南永城王莊遺址“上新”,考古隊員在遺址內發現了一座距今約5000年的特大型大汶口文化墓葬。該墓葬出土遺物350餘件,是目前發現大汶口文化時期規模最大、出土器物最多的墓葬之一,爲研究中華文明起源的關鍵時期提供了全新樣本。
丨“可能是史前淮夷古國的中心或都城”
▲王莊遺址2023年的考古探方。(圖片來自中新社)
2021年底,王莊村南坑塘整治過程中發現一座古墓葬。次年春天,經考古學者確認,王莊是一處包含大汶口文化遺存的中原早期文明重要遺址。2023年,包括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等組成的聯合考古隊在王莊遺址展開正式發掘。
近期在王莊遺址新發現的墓葬總面積逾17平方米,且隨葬品十分豐富,包括各類陶器100餘件、小型玉飾近200件,部分石器、骨器,以及豬下頜骨等動物骨骼。其中,陶器主要置於墓室南側,少量陳於木棺四周,部分陶器形體較大,不同於一般墓葬隨葬品,這些陶器上可見中原地區與長江流域文化因素。
“該墓葬爲大汶口文化時期規模最大、出土器物最多的墓葬之一。從墓葬規格來看,墓主地位顯赫,推測爲方國君主之類。”王莊遺址現場負責人、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朱光華介紹,“在該墓清理過程中發現較爲罕見的史前‘毀墓’現象,木棺範圍內墓主骨骼絕大部分缺失,僅存數塊人腳趾骨,小型玉飾散落於木棺內外,多數石圭人爲折斷,部分器物破碎移位,該墓發現5件骨鐏,然而與之對應的玉鉞皆消失不見。種種跡象表明該墓在埋葬不久後,經歷了一場人爲的毀墓活動,墓室被擾動,墓主屍骨被取出,重器被擄走。”儘管如此,這座墓葬仍具有重要意義,朱光華強調,“這一發現說明王莊遺址並非普通聚落,可能是史前淮夷古國的中心或都城。”
此外,聯合考古隊領隊劉海旺補充道:“高等級墓葬出土的石圭、玉鉞等具有濃厚的禮制色彩,對夏商周及其後的禮制文化影響深遠,尤其是此次墓葬的發現,彰顯出史前中原地區王權的初步形態。”
丨“是近年來大汶口文化的重要考古發現”
▲觀衆參觀王莊遺址出土文物。(圖片來自中新社)
其實,自王莊遺址2023年正式發掘至今,數項新發現屢屢刷新人們的認知。
它是河南境內目前所見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大汶口文化大型墓羣,清理出大汶口時期墓葬27座,隨葬器物豐富,且普遍含有代表財富的豬下顎骨。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墓葬還具有獨特的葬俗葬制。朱光華總結了三個顯著特徵:其一,從墓葬的墓室空間結構來看,這批墓葬的墓主往往居於相對從屬地位,偏居墓室北側,側身或仰身,墓室中央的大部分區域則用於陳放隨葬器物;其二,以實用器隨葬,不少器物形體碩大,器表多在燒成之後塗以彩繪,顯示出其具有典型的禮儀性質;其三,墓葬間存在分組“有意打破”現象,也就是說部分早期墓下葬若干年後,後人在營建墓室時會有意地挖開早期墓葬,並保留早期墓主的骨骼及隨葬品再次埋葬,從而形成上、下兩層墓葬墓主骨骼相疊,兩墓隨葬品連續堆放的奇特景象。這些與其他地區大汶口文化迥然不同的葬俗葬制,反映出其獨特的宗教信仰與社會觀念。
此外,王莊遺址大汶口文化墓葬還出土了一種細砂岩質的“圭”形石器,形制固定、磨製精細。這些“石圭”是國內目前發現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圭”形器,在王莊遺址ⅣM3中的出土數量最多並且成組隨葬,體現出明顯的禮器意涵,也爲青銅文明圭形瑾瑜的禮器溯源提供了重要線索。
“王莊遺址是近年來大汶口文化的重要考古發現,該遺址可以確認爲豫東地區大汶口文化中期聚落,遺址發現的環壕遺蹟、高等級墓葬及出土遺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價值與意義。”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趙輝說。
丨“是中國史前文明多元融合、創新發展的縮影”
▲王莊遺址2023年的考古探方局部。(圖片來自中新社)
王莊遺址主體屬大汶口文化系統,是黃河下游一帶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主要集中在山東境內,文化範圍東至黃海之濱,西至魯西平原東部,北達渤海北岸,南到江淮。在發掘過程中,王莊遺址出土了仰韶文化典型的小口尖底壺、小口鼓肩甕、旋紋彩陶壺,說明大汶口、仰韶這兩支文化在該地區產生了碰撞和影響。
此外,王莊先民還以豐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藝術手法,將多種文化相融合,發明了一組有自己獨立特徵的陶器羣,例如將仰韶文化的小口尖底瓶與大汶口的背壺結合創制而成的造型怪異的瘦長體背壺,與紅山文化出土的同類玉器特徵一致的雙聯璧、環……由此可見,四面八方的文化因素交織融合,匯聚成王莊遺址大汶口時期遺存的獨特文化面貌。
“王莊遺址所見多元文化因素具有一定的層次:墓葬出土豬下頜骨、獐牙,以及墓主枕骨變形等現象,反映出對該社會羣體東方部落宗教與傳統的繼承。出土陶器羣中涵蓋仰韶、屈家嶺、良渚等文化因素揭示出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社會羣體社會生產及生活習俗的互鑑。出土玉器中紅山文化因素、良渚文化因素代表着黃河下游地區社會上層的觀念與禮儀融合了長江流域、西遼河流域的早期文明。”朱光華說:“這些發現均能證明,中國史前時期不同區域通過宗教思想、禮制觀念、審美意識、生活習俗等方面的交流與互鑑,形成開放的、互汲取進步因素的協同演進模式。王莊遺址是中國史前文明多元融合、創新發展的縮影。”
在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文化格局的形成和發展中,中原與周鄰文化相融合,多元文化在王莊並存發展,華夏、東夷文化在此碰撞並開花結果。王莊遺址中大汶口文化、仰韶文化、屈家嶺文化、良渚文化的發現,清晰地展現了豫東這一文化通衢在考古學文化中的融合發展過程,見證了當時南北文化交流融合發展的社會複雜化和文明進程。(完)
綜合中新社、新華社、《光明日報》、商丘市人民政府等
編輯:江子昕
重見天日50年,還有誰不認識這張臉?
再解千古之謎 最新考古成果明晰秦兵馬俑製作程序
許宏:考古“何以中國”?
點個“在看”不失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