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邦美術館5月開幕大展《羅丹與印象派時代》 羅丹雕塑、塞尚畫作領銜
奧古斯丁.羅丹〈影子〉,原型塑於約1880年,本作翻鑄於1969年,青銅,爲位於羅丹〈地獄之門〉頂部的經典作品。圖/Museum Associates/LACMA
富邦美術館將於5月4日正式開館,開幕國際大展《真實本質:羅丹與印象派時代》,是一場試圖重新建構19世紀雕塑大師奧古斯丁.羅丹及其雕塑的展覽,藉由重新梳理羅丹與同期藝術家作品的關係脈絡,包括塞尚、雷諾瓦、莫內、畢沙羅、竇加、西斯萊、高更、波納爾等名家,探討羅丹在藝術史上的重要性與定位。
此次展品包括奠定羅丹學術地位的〈巴爾札克紀念像〉、公共藝術重要作品〈加萊義民〉、位於〈地獄之門〉頂部的經典作品〈影子〉,及一系列精湛的人體表現之作,包括〈哭喊〉、〈皮耶.德維鬆的左手〉等,更有羅丹早期職涯發展階段創作〈蘇珊〉,是符合當時審美主流、極受市場喜愛之作。
開幕大展覽由美國西部最大美術館—洛杉磯郡立美術館(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簡稱LACMA)策劃,爲LACMA藏品首度大規模來臺,展出該館典藏精選100件,出自羅丹及其藝術生涯中一起工作、展覽的印象派畫家與雕塑家之手。
富邦美術館館長翁美慧表示,引進此展的過程,不論運輸、保險都經歷重重困難與挑戰,感謝文化部支持,富邦美術館得以將精采展覽與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收藏,與國人分享。
《羅丹與印象派時代》是富邦美術館首檔展覽,將在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在臺設計的首座建築中展出,皮亞諾也曾爲LACMA設計兩間展館。
羅丹(1840–1917)是19世紀最受推崇的雕塑家之一,在西方藝術史的論述中,被奉爲備受折難、堅毅、才華洋溢的天才代表。因其雕塑以身體形式表達強烈情感,強調古典敘事所特有的張力,可被視爲一位古典主義者;若就他透過觀察人體肌腱骨骼所深刻掌握的動作精確度來說,則稱得上是一位自然主義者。
無論就觀念或形式,羅丹的藝術思維都對其過往與當前的藝術提出諸多質疑和挑戰,讓他的創作帶有一種面向未來的藝術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