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公共雕塑系2021屆本科畢業生作品展
廣 州 美 術 學 院 雕 塑 與 公 共 藝 術 學 院
公 共 雕 塑 系 2 0 2 1屆 本 科 畢 業 生 作 品 展
《自由呼吸》
作者:鐘王榮
指導老師:呂紹藩
尺寸:280×150×250cm
材質:綜合材料
作品以一頭受傷的藍鯨爲視覺載體,用冷軋板炙烤着色形成特殊的肌理效果,在其腹部安裝了用於發聲的特製塑料袋,觀者參與互動時,藍鯨便在一呼一吸的過程中發出哀鳴聲。“寄生”在藍鯨肚子上的塑料袋意指被海洋生物誤食的人類垃圾,作品利用多媒材進行綜合創作以及通過觀衆的互動參與,感受藍鯨在艱難呼吸中的掙扎,以引發人們對自然生態共建的思考。
《我和父親的散文詩》
作者:鍾境進
指導老師:呂紹藩
尺寸:60×50×10cm,2件;50×50×60cm,1件;
120×60×250cm,1件120×60×50cm,1件;50×30×30cm,2件
材質:綜合材料
該作品通過成長中的我與父親相處的真實往事爲主線,運用敘述性的語言進行陳述,其可貴之處在於父親參與了整個創作過程,以此追憶父子兩代人價值觀的差異以及成長記憶中的點滴,表達一種含蓄的親情。該作是一首我與父親的散文詩,以一個普通家庭的成長故事作爲單元載體,每一件物件都有着真實的、特殊的材料語言與精神符號,訴說着每一段往事,從而組成一段成長的歷史,這也許是成長的意義。
《角色A的N種人生》
作者:陳玫媛
指導老師:呂紹藩
尺寸:210×70×170cm
材質:綜合材料
該作品以材料與媒介創新探討“選擇與人生”話題。一個人的各種不同時期、不同地點的不同選擇,將導致不同的“虛擬人生”。其人生軌跡,人們能輕易預想已經發生和尚未發生的事,也能設想沒有發生和本可以發生之事。如若設想一個與現實版本分歧的時間點,由此想象在另一種自主選擇下會導致的事實版本。這種能力使早期人類追問的“我來自哪裡?”和“我想成爲什麼樣的人?”這個問題的不同答案,引發“我本可以做什麼?”的反思。
《箱船》
作者:詹瑾尚
指導老師:屈金
尺寸:250×100×160cm;50×50×50cm;25×25×25cm;30×30×40cm
材質:泡沫
尼爾·波茲曼認爲童年的概念是一種社會的產物,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存在,在兒童與成人的界限逐漸模糊的當下,童年正在不可逆轉的消逝。然而這艘滿載着童心的“箱船”,卻正從童年緩緩駛來,並向着未來快樂的前行。
《可可西里的迴響》
作者:吳居豪
指導老師:呂紹藩
尺寸:360×230×182cm
材質:綜合材料
當下野生動物被價值最大化,導致大量珍稀動物被傷殘或喪命,在可可西里廣袤的土地上曾有衆多野生動物被殺戮,華麗、奢華的動物製品背後有着不爲人知的交易。該作品以“野生動物保護”爲主題,用仿真與原生態材料,通過超寫真的藝術形式,反諷人類社會對野生動物屠戮的無知,警醒人們提高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
《Namelessperson》
作者:溫靖
指導老師:呂紹藩
尺寸:200×60×210cm;180×60×60xm
材質:綜合材料
在社會生活中我們對不同身份、地位、背景、氣質的人,是否會貼上一個主觀的標籤,並依據個人判斷區分對待?這是作品要探討的主題,也希冀能引發人們對“身份與權力”的思考。
《日記拼圖》
作者:曹楚賢
指導老師:鄭曉雄
尺寸:55×48×50cm;60×35×40cm;46×40×60cm;70×48×37cm;66×40×50cm
材質:光敏樹脂電鍍
該作品探討個人成長中記憶場景的“碎片與拼圖”話題。它體現的是對記憶的回溯與拼接。作者利用材料與媒介創新,採用有“光學掃描技術”的Lidar攝像頭對自己從小到大、若干關鍵記憶節點涉及的場景進行掃描還原。因爲存在記憶缺失與個人主觀情感的介入,作者對這些“場景”進行主觀調整,最後形成作者個人成長的三維“日記拼圖”。
《惘》-系列
作者:黃一國
指導老師:屈金
尺寸:72×67×20cm;35×20×10cm;36×24×10cm
材質:綜合材料
該作品通過玉材料創新及材料轉換,將骨骼印刻在玉料切片上,所有的切片組成一個X光片的形狀,先進技術的醫療機器可以檢測出每個人的身體內部複雜結構,但很難分析到人的健康內心活動,以探討當下全球新冠疫情下人們關注的“健康與技術”話題。
《苦難之中》
作者:劉筱鈞
指導老師:鄭曉雄
尺寸:250×250×300cm
材質:綜合材料
也許人的一生中都會有一段如履薄冰的艱難路程,而在這段非正常的日子裡每個人都呈現出不同的狀態,作品運用燈光材料,通過人形字符的點線面組合形式來表現人在困難中的情緒與狀態。
《平衡》
作者:易洪亮
指導老師:鄭曉雄
尺寸:250×250×300cm
材質:綜合材料
作品利用聲音錄入程序生成可視化圖像,人們走進作品,將腳步聲和交談聲處理成一條可視化音階通過燈光呈現出來,嘗試運用新媒體技術來探索聲音在雕塑創作中的可能性。
《0號愚人》
作者:劉嘉穎
指導老師:呂紹藩
尺寸:180cm×120cm×250cm
材質:紙巾,報紙,丙烯顏料
該作品將塔羅牌符號作爲載體,表達對人生與人性的思考。塔羅牌中0編號具有無限的可能,該牌“愚人”可以被看作是完整的圓──圓滿的“有”,也可以被看作是數字“零”──什麼都沒有的“無”。時有時無、時好時壞,體現人生的無常和宇宙的規律。作品對0編號塔羅牌的二維空間轉化成爲三維空間,加入時間的因素進入四維空間併力求引發觀衆對人性的反省。
《中和》
作者:魏曉靜
指導老師:屈金
尺寸:150x80x50cm
材質:線、亞克力、樹脂
該作品將“身體與精神”作爲探討的主題,作者營造的氛圍在看似通透的空間裡感覺可以一眼望穿,卻不知隱藏的情緒被華麗的衣裝層層包裹。該作品製造出一個交織纏繞的閉環空間,模糊與寫實中探討“身體與精神”的矛盾性,嘗試尋找一個不存在的精神出口,但最終還是選擇“中和”,與自己的身體溫柔和解。
《崑曲三重奏》
作者:宋家烙
指導老師:鄭曉雄
尺寸:50×50×130cm,三件
材質:不鏽鋼
該作品以“聲音可視化”作爲主要視覺呈現,採用崑曲《牡丹亭-遊園驚夢》作爲創作媒介,傾訴了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通過該劇的原聲數據進行3D模型轉換,最終構成有效實體模型。這個過程一定程度上模糊了《牡丹亭》原有的印象,引起人們對崑曲的重新認識,並思考當下優秀傳統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係。
《Hidden feelings》
作者:林琦傑
指導老師:屈金
尺寸:300×160×70cm
材質:玻璃、木板
該作品通過各個國家或地區的新冠感染人數的數據,探討全球範圍內疫情大流行下“生命與死亡”主題。該作品材料採用水刀切割工藝,採用玻璃材料的“透明與脆弱”特點,表現人們在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時,許多東西都變得透明與脆弱。客觀地呈現疫情數字的變化曲線,引發觀衆對“生命與死亡”主題的思考,隱喻了特殊時期人們的安全與不安情緒。
《生活瑣碎》
作者:劉乾榮
指導老師:呂紹藩
尺寸:100×80×40cm;100×60×20cm;160×100×80cm
材質:綜合材料
作品運用作者大學五年中生活空間裡的各種各樣的生活材料,探討“生活材料與聲音”話題,尋找逝去的生活軌跡和記憶。該作品通過解構、組合、重複、並列、重構的藝術手法,形成一組可以樂隊演奏的藝術樂器,通過這組藝術樂器作品的演繹和聲音呈現,抒發作者這五年學習生涯中百感交集的情感。
《來自星星的孩子》
作者:盧棉奇
指導老師:屈金
尺寸:65×65×65cm,三件
材質:綜合材料
“我不是不想和你玩,只是我做不到”。一道似有似無的牆將自閉症兒童與我們阻隔。社交障礙、興趣狹窄、刻板重複的行爲方式是自閉症的主要核心症狀。作品的創作從作者作爲志願者參與自閉症兒童服務的經歷出發,利用綜合材料進行創作,來表現這個特殊羣體的內心世界,引發人們思考如何打開這道阻隔,真正瞭解和幫助來自星星的孩子。
《瞳孔》
作者:邱俊
指導老師:鄭曉雄
尺寸:120×50×100cm
材質:金屬
作品通過機械裝置的旋轉和位移來模擬人類瞳孔的聚焦過程。裝置的運動就是在聚焦觀者的形象及其細節,當有觀者站在它的前方時,在機械運動營造的場域中,觀者的身體與心靈與之產生互動,使觀衆沉浸式地體驗人工智能下“機械與身體”的對話與思考。
《星網》
作者:王智
指導老師:鄭曉雄
尺寸:170cm×170cm×170cm
材質:綜合材料
社會人在接受教育過程中,每個人都是一個點,人與人之間的連接就像一根線,正確地把不同的點和線連接起來可以構建出美麗的圖案和軌跡。該作品探討“人與社會”中關於被規劃好的教育計劃是否是能夠最終構建出美好的來?
《瞬息之間》
作者:唐建豪
指導老師:屈金
尺寸:120×80×50cm
材質:綜合材料
羽毛球運動陪伴了我整個的大學生涯,也是我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對於我而言它像緩解疲憊生活的解藥。作品將飛越扣殺的動作凝固於瞬息之間,動靜之間留下很多美好的回憶。
《速效心藥》
作者:陳金越
指導老師:呂紹藩
尺寸:120×50×132cm
材質:綜合材料
該作品探討當下關注的快餐文化關於“身體與思想”話題。快節奏時代,總是迫切地想要快速解決身體與思想的問題,從而演變成對身體、知識和思想的焦慮,人們對知識的需求逐漸趨於像吃西藥一樣能夠快速地被“治療”。如同病人被治病一樣對待知識的學習,當代的人們越來越熱衷於接收碎片化信息,斷章取義,以期解決對應的思想問題。
《生生》
作者:呂奕泠
指導老師:鄭曉雄
尺寸:280×200×150cm
材質:手工紙、磁粉、PC板
該作品探討“聲音與本真”話題。採用創新媒介——手工紙爲材質通過裝置使其發出本原的聲音。時間周而復始前進着,一切清晰可見。任何認爲我們有能力控制時間的信念都是徒勞無益的。從徒勞的虛無裡理解當下的存在,順應本真選擇更好的生存。
《送你一朵小紅花》
作者:楊溪晗
指導老師:屈金
尺寸:300x300x60cm
材質:綜合材料
該作品通過向光性來表現處於黑暗中的羣體或個體。裝置原理設定爲跟着光走,對於背光的另一面來說則是一直在躲避着光。在互動中帶來趣味性的同時也帶來思考,矛盾的對立面共處於事物發展始終,當以簡單稚拙的形式所呈現出來時,它可以很陽光也可以很暗淡。
來源:廣州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
↓↓↓點擊下圖查看徵稿啓事
-------------------------------------------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
〖衆象雕塑〗
國家景觀藝術整體解決專家
雕塑|設計|景觀|藝術|城市|匠心|創意|人文
官網:www.zxdiaos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