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診斷多為晚期 AI輔助判讀可揪出微小病竈

國健署針對高危險族羣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政策,輔以AI運用於LDCT影像判讀,可讓醫師獲得更全面的診斷資訊,有助於偵測人工辨識較爲不易的早期肺癌微小病竈。本報資料照片

癌症連續42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而肺癌持續位居癌症死亡率第一名,每年奪走的性命已突破萬名。肺癌的死亡率與「晚期發現率」有關,因初期無症狀,等到腫瘤轉移時,纔出現咳嗽、胸痛、骨頭疼痛、肋膜積水等症狀。

沒症狀的病人,都是仰賴影像工具發現病竈,國健署於111年7月起,推動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肺癌篩檢服務,加上AI開發影像輔助程式,可揪出小於4mm肺結節的微小病竈,針對異常個案準確度提高25%,且報告輸出速度增加29%,及對於肺結節特性判讀的一致性提高31%。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表示,公費補助肺癌高風險族羣的適用對象,包含具肺癌家族史的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爲肺癌,以及50至74歲且吸菸史達30包⟋年以上,戒菸未達15年的重度吸菸者。

林莉茹說,行政院已拍板將家族史適用對象年齡下修爲45至74歲男性或40至74歲女性、吸菸史下修爲20包⟋年以上,執行進度視預算通過狀況而定,幫助民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LDCT是目前唯一具國際實證、可以早期發現肺癌的篩檢工具,可以降低重度吸菸者20%的肺癌死亡率。這項檢測系統爲細切影像,以64切電腦斷層爲例,醫師在判讀時,需閱覽的影像畫面將近400張,且病竈可能也小至4mm以下,判讀不易且工作量龐大。

輔以AI運用於LDCT影像判讀,可讓醫師獲得更全面的診斷資訊,有助於偵測人工辨識較爲不易的早期肺癌微小病竈、分析肺癌特性,並進一步輔助醫療專業人員連續追蹤病竈變化。

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醫學影像部教授張允中表示,肺癌表現症狀,依腫瘤大小、侵犯位置而有不同表現,咳嗽是最常見的症狀,也容易被忽略,等到出現咳血、阻塞性肺炎、肋膜積液才驚覺事態嚴重,檢查時多已是確定晚期。

張允中認爲,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肺癌篩檢服務有助於及早發現肺癌,早期治療可以獲得更好的預後。政府已於111年7月1日起,將肺癌篩檢納入我國第五癌篩檢,符合資格的民衆可多加利用;未符合資格者,若覺得自己有罹患風險,也建議自費檢查。

國健署委託臺灣大學及專業工程團隊共同開發將AI運用於LDCT影像判讀,這套LDCT-AI輔助程式於今年2月正式獲得食藥署的第二等級醫療器材許可證,並經臺大醫院、三軍總醫院及臺北市立萬芳醫院進行場域驗證後,證實靈敏度(於平均2個僞陽性肺結節發生時)及準確度(於偵測小於4 mm肺結節時)皆達約9成,若是偵測大於6mm肺結節時準確度更超過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