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活量不是大就好! 小心「阻塞型肺病」找上門
文/謝佳君 圖/pixabay
庭萱最近收到員工健檢報告,35歲的她,肺活量竟是45歲女性的平均數值,一問之下才發現,辦公室內許多同事的肺活量都比實際年紀高出10、20歲,肺活量這麼差,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說到肺活量,許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影響運動和歌唱表現,平常沒什麼感覺,但是當健檢發現肺活量結果大不如預期,纔會開始擔心:肺活量差,是不是肺功能有問題?
「肺活量是肺功能的重要指標之一,」臺大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郭炳宏指出,「吐氣肺活量」是指吸飽氣後,用力吐氣時所吐出的空氣量。肺活量可能因性別、年齡、身高等而有差異。
不過,肺部還是會有一部分氣體無法全部吐乾淨,所以吐出來的「肺活量」加上沒有吐乾淨的「殘餘容積」,纔是整個肺部的「全肺容積」。然而,健檢通常只會執行簡易型的肺量計測試,報告不會包含全肺容積的數值。
理論上,從肺活量可以推測全肺容積是否正常,據此判斷是否罹患肺病,假使出現「侷限型肺病」或「阻塞型肺病」,都可能導致全肺容積和肺活量減少,其中又以侷限型肺病的表現最直接。
侷限型肺病:典型例子是肺纖維化,俗稱「菜瓜布肺」,因肺部組織硬化無法擴張,導致肺部容積(肺活量與全肺容積)減小;另一大類跟呼吸肌肉或胸壁疾病有關,例如「漸凍人」與「重症肌無力」患者的呼吸肌肉可能會受影響,導致肺活量下降。侷限型肺病還包含氣胸、嚴重肺炎、肋膜積水等,都會使肺部容積減少,且肺部侷限愈嚴重,肺活量愈少。
阻塞型肺病:像是氣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病。不過,阻塞型肺病的患者有時全肺容積不僅正常、甚至還會增加,隨着疾病在不同階段與病患吐氣時間的差異,阻塞性肺病的肺活量也可能正常、減少、甚至增加。因此,臨牀上阻塞型肺病的嚴重度並不是根據肺活量來評估,更常看的是吐氣的「一秒量」(FEV1)。
郭炳宏解釋,阻塞性肺病的患者吐氣時的呼吸道氣流受阻,此時觀察第一秒鐘能夠快速吐出的氣體量(即所謂的「一秒量」),更能代表阻塞型肺病的嚴重度。
「一般民衆對肺活量常有誤解,認爲肺活量數值爲正常,肺功能就無大礙。但在不同肺部情況下,特別是阻塞型肺病,這個論點在醫學上不一定正確,」郭炳宏再次強調。不管是「侷限型肺病」或「阻塞型肺病」,肺活量的下降都是不好的預兆,應該進一步尋求專業評估。
現代人普遍肺活量都不好嗎?
郭炳宏認爲,從臺灣健康檢查的研究資料來看,現代健康人的肺活量並沒有比2、30年前差,反倒是10幾歲的年輕族羣肺活量還有增加趨勢。
如果肺活量不理想,但沒有呼吸系統症狀,且相關影像及理學檢查都沒有異狀,郭炳宏認爲不必太緊張,「最常見的原因是民衆不太會吹肺功能,因爲它不是在正常生理狀況下的呼吸型態,所以結果容易有誤差。」
測試方式不太友善
現在最普遍的肺活量檢測是吸飽氣後,馬上用力對着吹管吐氣,且一般建議至少要吹足6秒以上。但實際上很多人吹不到6秒,導致肺活量測試結果不正常。這種情況更常見於沒有規則運動習慣的人,因爲這樣的測試方式需要非常快速用力吐氣,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吐氣肌肉功能也可能沒這麼好。
因此,肺功能不只看肺活量,還要看一秒量、一秒率、吐氣流速等其他參數,來整體評估病人的肺功能是不是正常。
久坐、缺乏運動
上班族久坐,運動量不足,也可能使肺活量稍差。林口長庚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王思恆表示,現代人容易駝背、壓迫肺部,或者缺乏強度較高的運動,導致橫膈膜肌肉不習慣大力運動,吐出的氣體也就不如預期,但通常還不到病態程度。
如果遵循技術員指導,吹的方式也正確,數值仍不理想,建議還是要找專業醫師確診,「肺活量是一個指標,雖然不是非常靈敏,至少是非侵入性檢查,也可以讓醫師或病患對某些疾病有早期懷疑,尤其是侷限型肺病,再進一步用其他診斷工具確診,例如肌肉神經檢查或者電腦斷層影響判讀,」郭炳宏說。
在沒有疾病的狀態下,肺活量稍差對身體的影響不大,一般人也不易察覺,但適度提升肺活量還是有益健康,也能提升運動的耐受性。
王思恆表示,一般人日常生活中大約只使用2~3成的肺活量,即使相當劇烈的運動,頂多也使用7~8成的肺活量,運動終止通常是因爲肌肉酸或心臟輸出不了更多血液,只能被迫停止運動,此時肺活量其實還剩不少。因此,除非從事競技運動,肺活量的大小對運動表現並不明顯。
雖然肺活量不會直接影響運動表現,但肺活量好,通常換氣量也會好,更能應付劇烈運動時最高約20倍的換氣量,間接提升運動耐受性。郭炳宏解釋,運動時大量換氣,能加速二氧化碳排出,不易乳酸中毒、中斷運動。
提升肺活量則除了治療侷限型或阻塞型肺病外,還要搭配肺部復建。即使沒有疾病,也鼓勵多運動、加強上臂肌力、進行擴胸運動,平常多做深呼吸,對於保持肺部組織、呼吸系統、及胸壁彈性都有幫助,同時避免抽菸及前往空污嚴重的地方。
王思恆也強調,胸腔和四肢關節一樣需要經常固定伸展,曾有研究指出,人類在1小時之內約有3~4次不自覺的深呼吸,就是在幫胸廓拉筋,打開胸腔;建議坐半小時就該起身活動一下,擴胸同時深呼吸,無論採胸腔或腹式呼吸,對於肺活量都有幫助。
肺臟最重要的生理功能是進行氣體交換,讓氧氣進入,二氧化碳排出。肺功能異常可導致氧氣不足、二氧化碳累積,人體無法進行新陳代謝,甚至可能造成呼吸衰竭、腦組織缺氧,留下永久傷害。
延伸閱讀:
男星不抽菸仍罹肺癌過世!除了吸菸...肺癌還有其他風險因子 3種狀況更是高危險羣
吃什麼能養肺?臺大胸腔外科主任:掌握4原則比「該吃什麼」更重要
關於肺癌,你最想知道的7件事
肺癌、肺腺癌有什麼不同?
養肺顧氣管 試試按摩這3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