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開光環 未來不只一條路

最近接連發生臺灣大學學生自傷的不幸事件,有種讓人震驚遺憾,卻又不太意外的奇怪感覺。事件原因引起許多討論和猜測,雖然無法證實,但看到網路上一些曾經歷類似處境校友分享他們的心路歷程,不難體會這些在升學制度中的佼佼者,往往承受着旁人難以察覺和理解的壓力

能夠進入臺大這樣頂尖學府孩子,學習能力都毋庸置疑,多數從小學業成績就名列前茅,也自然被父母師長期待着在升學競爭中脫穎而出,攻下被社會大衆公認的明星學校科系。而這些孩子因爲習慣承受着這樣的期待,也漸漸將其內化成自己的目標,覺得有那樣的高分,當然就要選擇令人羨慕的科系。他們沒有時間,也不需要去探索思考自己真正的興趣志向,因爲身旁的人都有意無意的引導着,那些帶着光環的科系就是最適合他們的路。

於是,根據調查臺大只有四成學生真正認同自己選擇的科系,若有重新的機會,有四分之一學生會改變選擇,但仍有三分之一徬徨未定。即便資源相對充足的臺大,超過四十位專兼職的心理諮商人員,仍供不應求,而這樣的問題在其他大學必然也存在!

這次的事件引起大學對學生心理輔導需求的關注,但大學端只是一連串問題的承擔者,背後原因不是大學造成,而是家庭、學校到整個社會長期偏差價值觀,以及在這價值觀之下所建構的學習制度,讓許多學生在中小學的成長過程中,就喪失了認識自己的機會,更別說是爲自己爭取未來志向的勇氣

這種結構性和價值觀的問題不是輕易可以解決的,只能期待越多人關注和討論,或許能讓更多父母和師長的想法調整,幫助更多學子在面對心理困境時能打開另一扇門,減少憾事發生!(作者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