販賣焦慮、調動情緒的年代,我們爲何堅持理性溫和 | C計劃七週年

編者按

你好呀,C計劃成立七週年啦!

七年來,從成人通識課程、公共倡導活動、教師課程再到兒童思辨閱讀課程,我們一路紮紮實實地走了下來。始終不變的,是我們的初心:推廣思辨教育,通過培養一個又一個具有理性思考能力的公民,以成就一個更加理性、多元、良善的社會。

本文是C計劃聯合主創郭兆凡所寫,談談做思辨教育七年來,我們的那些掙扎、挑戰和堅持,在這個販賣焦慮、調動情緒的年代,我們爲何堅持理性溫和?情懷和理想能改變這個世界嗎?

小提示:歡迎參與C計劃七週年互動活動,獲即將推出的思辨卡片喔!【詳情見文末】

“每天在學校學習那麼累,不斷被訓,回家和爸媽也說不到一塊兒,我不理解這種生活有什麼意義?一想到還有好些年才長大,就覺得太痛苦了,看不到希望。”

我不止一次聽到有孩子這樣說,每次心裡依然像被針紮了一下。很多時候我們會和家長聊一下,側面幫助家長更理解孩子的困境、感受和需要,也會聽聽家長的困擾。

更多時候,我們試圖通過經典書和課堂的討論幫助孩子。

苦難有沒有意義?如果覺得苦難是荒謬而無意義的,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餘華《活着》 )

該如何看待當下的教育制度?如何理解不同教育形態各自的利弊?如何在其中自處?( 《窗邊的小豆豆》、黑塞《在輪下》 )

父母的教養方式有哪些不同類型?如果自己不認同,除了隱忍和決裂,有沒有其他的出路?( 王朔《我是你爸爸》 )

怎麼認識自己的情緒和需要?怎麼通過非暴力溝通去表達?( 《安妮日記》 )

有問題的教養方式是怎麼形成的?理解背後的社會因素,能否幫我們與父母和解?( 《孤單的藍鷺》 )

這是C計劃思辨閱讀8個級別課程中,300多個主題的幾個例子。

最容易的是積累知識,其中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和哲學的知識可以幫孩子更理解複雜的社會和自我;

更難的是改變思維方式,學習從不同角度看問題,理解更深層的原因,看到更多可能性,做出更好的判斷;

最難的是幫孩子建立起自己的價值體系,更理解愛、智慧和悲憫,在價值單一、衝突不斷且壓力巨大的社會環境中,構建起自己穩定的精神內核,把獨立的、理性的思考方式變成思維的習慣。

/ C計劃暑期線下營照片 /

有感到挫敗的時候。講到非暴力溝通,我問孩子們,你們覺得能和家長平和表達自己的情緒嗎?障礙是什麼?很多孩子說,“不能!我試過了。爸媽覺得我的情緒不重要。”我表達理解,也啓發孩子們再想想,“即使你覺得別人都不重視你的情緒,還是要想,你覺得自己的情緒重要嗎?表達和不表達,哪個更好?如果你先放棄了表達,他們怎麼能知道你的情緒?”

也有更多有成就感的時候。看到很多孩子熱愛思考,能更深入分析和理解問題,不鑽牛角尖,走出自己的路。也記得有個孩子說,跟C計劃兩年了,以前覺得活着沒有意義,很多問題都不想去想,現在慢慢更理解自己,理解社會裡的各種問題,真的想要去儘自己的力量,讓社會變得更好,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意義。

創業七年,是理想和現實不斷碰撞的七年,也是不斷了解自我和社會的七年,在其中取捨,守住我們的底線,不忘初心,這是我們一直在做的事。

七年了,我們活着,活得挺好,也得到更多家長的認可,服務了近萬兒童,幾萬成人,不容易。

作爲一位母親,我也深感作爲家長的不易,我們會有自己的壓力、不願面對的恐懼,和難以解決的問題。

當我在文章或直播裡談到自己“不焦慮的育兒方式”的時候,一些家長會說:那是因爲你的孩子還小,因爲你從名校畢業,因爲你家裡不是喪偶式育兒,或許你可能比我有錢(其實未必如此)……

這些觀點看似有些道理,其實都陷入了“錯誤歸因”這個思維謬誤。我更清楚自己不焦慮的核心原因:閱讀經典書。

通過閱讀大量教育學、心理學、文學和哲學的經典書,我更理解了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特點,理解認知和主動學習是如何發生的,理解更好的教育方式是什麼樣,背後有何證據支持,理解如何從“知道”到“做到”,理解如何用多元和平等的視角看待人。

/ C計劃主創分享教育理念 /

我通過閱讀解決人生中面臨的主要困境,非常有效。但這些書常常有挺高的閱讀門檻,豆瓣上常只有幾百人評分。

在短視頻時代,閱讀一本有門檻的經典書,對很多人來說越來越難了,它需要好奇心、專注力、主動性、自信心和思考能力,還有處理自己生活中種種現實困境的能力。

這也是爲什麼,我們依然堅持,帶孩子在18歲前,每年閱讀和討論至少17本經典書:孩子能養成閱讀的習慣,成爲終身閱讀者,不會輕易落入娛樂陷阱;能通過角色代入,培養同理心;能通過思辨討論,理解那些對人生至關重要的話題(關於愛、人際關係、死亡、理想、成長、恐懼、社會、平等和自由等等),形成穩定的精神內核,提高底層的思維能力。

但作爲一個創業機構,我們面臨的第一個挑戰,是面對孩子的真實需要,和家長對孩子的應試期待,如何取捨?

有拒絕合作的機構說,孩子們沒時間閱讀,現在流行的是五分鐘解讀一本書,或者幫孩子提高語文成績;有家長說,還是決定保留英語和鋼琴課,放棄我們的課,雖然孩子喜歡我們,不喜歡鋼琴,但考級也許能加分;還有家長說,覺得孩子只讀教材裡“快樂讀書吧”要求的書就夠了,別的機構四年級就讀了《老人與海》,我們怎麼還讓孩子讀兒童文學(但,四年級真難以理解《老人與海》的主題和心理活動,它在美國的分級閱讀體系中是初高中)……

思維能力提高、人文素養提高,這在中長期會對考試有利,但短期中不一定那麼明顯;通過我們的課,孩子能力和素養都提高了,但常常要通過和孩子高質量的溝通才能更好地感知到。

所幸這七年,我們依然清楚更重要的是什麼:以孩子爲主體,選擇孩子感興趣的、對孩子有幫助的、能解決孩子困擾的。

這幾年,我們仨主創和研發的同事們,都讀了近千本兒童或青少年經典書,要花很長時間討論選書和課程設計。孩子喜歡這本書嗎?能理解這本書的主題嗎?這個年齡的孩子面臨哪些困擾?哪個重要主題現在課程還沒覆蓋?孩子的收穫是什麼?怎麼設計問題才既有思辨性、孩子又能接得住?這本書符合分級閱讀的專業建議嗎?……

優先考慮孩子的特點和需要,這是我們堅持的。孩子們普遍很喜歡課程,70%的高復購率,基本靠口碑相傳實現每年30%-100%的學員增長,這是市場的回報。

/ 家長的真誠反饋 /

但確實比起很多其他機構,我們更少考慮家長的期望,那些懂我們的家長會迅速成爲鐵粉,對於更多的家長,我們還不太會宣傳和推廣。這是我們在學習的:如何在以孩子爲主體的前提下,更理解和靠近家長,也讓家長理解我們。

你有什麼意見?歡迎在留言區談一談。(點擊閱讀我們做過些什麼《》)

在當下的環境中,創業不容易,做教育創業更難。

我們不想被資本裹挾,失去初心和自由,這七年來,我們一直保持自負盈虧,目前都運轉良好。

但壓力是很大的,目前人力成本佔到收入的很大比例,一節課要花200多小時研發和反覆迭代,意味着沒有多少錢投入宣傳和廣告,我們只能通過課程品質、口碑相傳,和同事們自己生產的內容,來降低獲客成本。

看到別的機構一年花幾百萬砸廣告,業務連翻幾番,我也有過不淡定的時刻,聯合創始人明欣或藍方也可能會有這種時候。

我捲過自己,也捲過別人。

這是第二個挑戰,高質量的教學,和快速發展的商業期待,如何取捨?

我想過如果開個學校,就服務一百個孩子,朝夕相處,我可以做完全理想的教學,能看到更徹底的改變吧。一些家長也說,做線下課吧,效果還要更好。但是我們很清楚,作爲研發成本極大、對師資要求很高的教育機構,只做線下課不太可能自負盈虧。最終我們選擇了主營收入是分級別系統的在線課,寒暑假開線下營,互爲補充。

/ C計劃暑期線下營照片 /

爲了研究學生更喜歡的在線課形式,又沒錢做孩子可能感興趣的動畫AI設計,同事們就研究:怎麼優化問題設計?怎麼提高老師的講課能力?怎麼插入孩子感興趣的視頻或補充素材?怎麼用不同形式讓不同特點的孩子能參與互動?……

我想過把班額再降低一些,6-8人一個班,家長也會更喜歡,業務增長可以更快。但要在自負盈虧的前提下降低班額,單價上漲的空間又有限,意味着要以更低的工資招募更多老師,教學質量一定會下降。下降到什麼程度可以接受呢?

很多機構的理念是家長掏錢了再說,大不了客戶流失,淘汰不達標的老師,教學質量還算過得去就行,老師批評孩子大多也不會被投訴,反正孩子習慣了。我們仨都過不了自己的這道坎。面試幾十個人才招一個全職老師,對有潛力的人從兼職起一點點培養。

/ VOX /

我們心裡確實有一條線:老師們不能指責或習慣性評價孩子,要懂得如何和孩子溝通,隨着課程難度增高,對提問能力和人文素養的要求也在增高,還要有主動性和對教育的熱愛。

結果就是,多數家長在我們這兒現在不會挑老師了,或許孩子有最喜歡的老師,但覺得其他老師也都很好。

我學會放棄和別的機構比較發展速度,懂得堅守我們最核心的價值。

你有什麼建議,幫我們招到更多很棒的老師?也歡迎你加入我們。

在內卷的大環境下,構建和保護機構文化不易,尋求理想的生活狀態也難。

從我們三個人合夥創業,到現在機構30多人,還有人以兼職形式參與,也有很多家長和合作者一直幫助我們。這一路最大的收穫之一,還是遇到這樣一批志同道合的人。

這是我們第一次創業,藍方,明欣和我都有點學究氣,更以研究者、教育者定位自己,重視邏輯和證據,相當嚴謹,不太會調動情緒,不太會打雞血,我們也在學習如何做商業、如何做管理,有的能學會,有的很難。

經歷過很艱難是時候,曾經很難吸引到傳播、銷售和商務方面的人才,自己要扛好些部門,也有同事臨時頂上一起扛,心理壓力大,不知道怎麼找到合適的人才。

這是第三個挑戰,面對一個個獨特的人,在內卷的社會環境中,如何吸引人,如何管理?

我知道販賣焦慮情緒能吸引流量,調動情緒能提高點擊率,言之鑿鑿的話更容易被記憶,理性溫和的語言不容易被注意,像這樣一篇長文可能很多人不會讀完。

我也知道逼迫員工加班能提高利潤,少招女員工能減少生育假期等成本(我們85%是女員工),給員工制定高KPI、優勝劣汰能增加壓力和競爭。

但我們爲什麼要創業?爲什麼要做一個企業?有什麼是我們覺得要堅守的?(點擊閱讀我們的創業故事:《 | 《)

/ NYT /

或許還是,不把人原子化,把人當成人去看待。

我心中的理想情況是:應試壓力小,家長們也普遍認可閱讀經典和提升思維的價值,更多人有中產的收入,很多學校和機構有空間採購好的課程,政府也願意給好的教育以支持。我們只要把課程內容做得特別好,自然能吸引到大量用戶和合作,人們願意且有能力支付不錯的價格,同事們都能拿到優渥的薪水,我們能請得起善於管理的職業經理人,大家不用加班,有時間沉澱和創造。每個人要考慮的就是,怎麼樣激發自己的潛能、最大化發揮自己的才智,大家一起做出好的產品,爲孩子服務,帶來切實的改變。

在很多地區和行業中,這不是遙不可及的。

但這不是我們面對的現實。我覺得很多員工的能力能值得的薪水,我們支付不起;我不敢(怕市場還無法接受)也不願(怕普通收入家庭無法承受)大幅提高課程的售價;我們無法高薪聘請職業經理人;公司的很多管理和制度也還不完善,遠程辦公也帶來不少挑戰。

所以很感恩。同事們的主動離職率依然很低,團隊很穩定,這兩年各部門的中層管理者都成長起來了,成爲機構的中流砥柱。每個崗位的員工做事,都讓人很放心。

熱愛教育、認可批判性思維、主動性強、責任心強、善於學習和反思、與人爲善,這是同事們的共性。

但我還是期望,環境能更好一點,再好一點,讓我們生存得更容易一些,讓每一個人,作爲人的訴求,能夠被更容易地滿足。

/ NYT /

創業七年,我們三個聯合創始人,沒發生過大的衝突,這得益於我們有相似的、穩定的價值觀,得益於我們都有很強的理性思考的能力(這是我們在教的)。我們重視證據和推理,重視平等和多元。

創業的過程,是瞭解自己和社會的過程,也是一次次價值選擇的過程。

我更理解了自己的短板,也更理解了我們團隊的優勢。

這也是我們在幫孩子們、在幫家長們,是我們的產品在做的事:不斷了解自己、瞭解社會,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和精神內核,學習高質量的思考方法,在一次次的選擇中,做出更好的判斷。

這些更好的判斷,讓孩子更幸福和自在,願意主動學習和思考;讓家長更從容和平和,即接納自己也保持成長;讓社會更友善,弱勢的羣體能得到更公正地對待;讓焦慮和攀比少一些,也讓不同形態的暴力和傷害少一些。

我們希望培養一個個更加有理性思考能力的人,能一起組成一個良善、多元和理性的社會。

我從C計劃的孩子們身上,看到的是未來的希望。

作者:郭兆凡

C計劃聯合創始人,畢業於清華大學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曾任職高盛集團,後從事地震重建工作和教育創新研究。

互動贈禮

在C計劃七週年之際,我們精心研發的思辨卡片也要上線啦!

通過卡牌互動的形式,提升高質量思考能力。

目前在預售階段,原價99元,七週年活動期間5折49.5元!

其他周邊也有五折優惠哦!

(活動時間:即日起到7月31日24:00結束)

在推文下方評論區留言區寫下【獨立思考或者思辨帶給你的改變或者收穫】,點贊前三名可以免費獲得思辨卡片一份。

最新課程

怎樣讓下一代包容多元觀點,學會獨立思考?

C計劃研發出給孩子的思維訓練課,並且與閱讀、寫作結合,開設了兒童思辨閱讀在線直播課。希望幫助更多孩子,從小接受好的思維訓練,成長爲獨立思考、能夠理性交流的人。

暑期課和秋季課招募中,感興趣可瞭解:

更多信息,請掃右下方二維碼,添加客服微信諮詢。老學員可向客服小思諮詢。

點在看,不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