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進中舉”爲何喜極而瘋?中舉後官職放到現代,很多人都不淡定

“范進中舉”出自清代小說家吳敬梓的諷刺小說《儒林外史》,這則故事曾入選初中三年級語文課本。

“范進中舉”是一個極具諷刺意味的故事。它運用誇張的修辭手法,生動地描繪了范進爲科舉考試喜極而瘋的形象,刻畫出了他醜惡靈魂的一面。

同時,通過岳丈在范進中舉前後的肢體動作和言語表情,以及中舉後鄰居對他的前呼後擁和鄉紳贈屋等事例,展現了一個趨炎附勢、熱衷仕途、追求利祿且世態炎涼的可恥社會風氣。

今天,我們且不追究故事背後的深層含義,單來說說,在古代一個“舉人”到底擁有着怎樣的權力和權益,會讓一個人爲之發瘋?

“范進中舉”故事情節中,范進是一個老實巴交的窮書生,從年輕時開始科考,大小參加了十餘次科舉,都沒有考中舉人,一直到了五十四歲。

他雖有學識,但一直未能考取功名,在古代考取不上功名,和如今的運動員不能拿獎牌一樣,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不會得到認可。

在范進心中,他深知只有通過科舉考試,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即便已經年近花甲,他依然沒有放棄。在最後一次參加科舉時,他不僅沒有得到岳父資金上的支持,甚至還遭遇了“冷板凳”和冷嘲熱諷。

范進中舉後,當官人來到他家通報,當時范進家實在窮得身無分文了,抱着一隻大公雞正在集上變賣。這時候有鄰居在街上找到他,將其拉回家。

當范進知道自己中了“舉人”後,一下子激動過度,痰迷心竅,竟然發起瘋來,一溜煙瘋也似的跑到了大街上。

這時候有人提議,只有打他一巴掌,才能讓他的心智清醒過來。當時大家一起想到了他的岳丈“胡屠夫”。

胡屠夫是個十分勢利的人,又是個小財奴。在范進沒有中舉之前,常常對他冷漠加冷淡,動不動還對他冷嘲熱諷。

這時候,知道女婿中了“舉人”,他竟一時害怕了起來,別說讓他打一巴掌,就是讓他在范進跟前說句話,估計他都不敢了。其實這也是古代賦予“舉人”的一項特權。

最後在衆人的力勸下,胡屠夫喝了點酒,壯了壯膽,纔敢面對發瘋的范進,趁機給了他一巴掌。

范進清醒後,圍觀的鄰居們都各自從家裡拿出好物件來爲范進賀喜。說是賀喜,也不過是巴結和奉承罷了。

還有當地的鄉紳們,也紛紛登門,又是送房屋、又是送田地,表現得十分殷勤。甚至當地的縣太爺也親自登門拜訪。

范進一下子從一個“窮書生”,變成了當地有頭有臉的知名人物。

看來,在古代一個“舉人”的背後,一定隱藏着太多的權益和利益了。

在古代,考中舉人的難度是非常高的。要想參加舉人的鄉試,首先必須要考上秀才,纔有資格參加3年一次的鄉試。

換到現代考試級別來說,鄉試相當於省級考試。當時范進鄉試第七名,也就相當於全省統考第七名,這個難度顯而易見。況且古代的科舉,比現在難度要大得多。

也正因爲“舉人”難考,所以它的含金量很高,擁有着很多常人難得的特權。

1、免除徭役

古代的徭役是一種強制性的勞役,通常由地方政府或官府徵收,用於公共建設或軍事行動。但對於舉人來說,他們可以免除這種勞役,從而會減輕不少負擔。

2、見官不下跪

在古代,普通百姓見到官府的官員時,通常需要下跪叩首,以示尊敬和服從。

但是,舉人擁有不下跪的特權,即使面見官員,他們也可以保持站立姿勢,與官員平起平坐。這種特權顯示了舉人的尊貴身份和地位。

由不得,胡屠夫在范進中舉後,連說話都不敢和他說了。

3、犯罪不受刑罰

在古代,舉人如果犯了罪,通常會先被革除功名,然後再接受法律的懲罰。

這意味着,在某些情況下,舉人可以免除一些對普通百姓施加的刑罰,例如死刑或肉刑等。這種特權是基於對功名的尊重和對舉人的優待,常人是望塵莫及的。

4、免稅權

舉人及其家庭可以免除賦稅,這是對他們學習的一種獎勵和優待。

這意味着,舉人的家庭不必爲一些額外的收入或財產支付稅款,這些開支也不是小數目。

5、可以領工資

一旦舉人通過考試並被錄用爲官員,他們就可以領取俸祿,也就是工資。

這些俸祿通常比普通百姓的收入要高不少,並且隨着官職的提升,俸祿也會相應增加。

文獻記載,考中舉人後,最低每年可以拿到年俸45兩、祿米45斛,養廉銀1200兩。摺合成人民幣,每年的收入大約在18萬到27萬之間。

同時,每年還可以得到大約9000斤米的額外收入。僅僅這些,都足以令人不淡定了。況且他們還擁有着不菲的社會地位,真可謂“名利雙收”。

讀者們,關於“范進中舉爲何發瘋”,大家怎麼看?如果喜歡本文章,請分享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