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擊美科技戰 大陸對併購祭拖字訣

隨着中美科技戰愈演愈烈,中國開始對一些涉及美國公司、但需要中國審批的合併案拖延不決,外媒形容,對併購進行審查已成爲中國政府的「新科技武器」。圖爲浙江省寧波江豐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分析檢測中心,工作人員對芯片靶材的原材料進行檢測。(新華社)

隨着中美科技戰愈演愈烈,中國開始對一些涉及美國公司、但需要中國審批的合併案拖延不決,外媒形容,對併購進行審查已成爲中國政府的「新科技武器」,並增加相關美國公司的經營成本。

《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人士稱,爲了對抗美國針對中國加強的出口管制,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員已經要求相關公司,在中國市場也提供它們於其他國家銷售的產品,以作爲批准一些交易的前提條件;中方要求可能使美國公司處於兩難境地。

跨國公司高管表示,近年來,中國政府越來越多利用併購審查程序和反壟斷規則,來推進自身的政治和經濟目標。儘管中國監管機構很少直接否決交易,但已經採取拖延和暫緩審批的做法,直到監管要求得到滿足。消息人士稱,中國官員認爲併購審查是一種相對微妙且低成本的方式,可以向外國公司施壓,進而以此向其政府施壓。

對於跨國公司來說,一樁併購案很容易達到需要中國監管機構進行反壟斷審查的標準;如果收購涉及的兩家公司,每年在中國的收入超過1.17億美元,則雙方的合併案就需要得到中國政府批准。

據報導,中國監管機構最近放緩對美國公司一些擬議收購的審查,包括英特爾(Intel)擬斥資52億美元收購以色列晶片製造商高塔半導體(Tower Semiconductor),以及美國晶片商邁凌科技(MaxLinear)以38億美元收購臺灣公司慧榮科技(Silicon Motion Technology)的交易。

美國全國商會2022年的一份報告指出,即使中國的併購審查延遲不會導致交易終止,也會增加受影響的美國公司之經營成本,這些公司可能必須付出過多成本,以應對中國長時間審查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