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墮胎公投】盧郁佳/爲什麼甩巴掌無法阻止孩子懷孕?(下)

▲性早熟是女兒治療困境的適應行爲,滿足依戀父親、尋求保護的需求。(示意圖免費圖庫pxhere)

盧郁佳/曾任多家媒體及雜誌社主編、臺北之音電臺主持、金石堂書店行銷總監,現職寫作。着有《帽田雪人》、《愛比死更冷》等書。

(看上集)

報導者網站李雪莉簡永達餘志偉的《廢墟少年:被遺忘的高風險家庭孩子們》一書紀錄,一個十七歲少年說,有天有個男人開車到他家,放下一個男孩,車就開走了。那陌生男孩是少年同母異父的兄弟,被沒見過面的一家人收留後,趁夜拿石頭去砸外勞老師以爲,砸外勞是氣媽媽交了外勞男友。但是,男孩說,他猜自己的爸爸應該是個外勞。

生育迴應了底層高風險生活的寂寞飢渴,滾雪球擴大傷害。

臺灣一年兩萬多件高風險家庭通報新北市佔了近四成。善牧蘆洲少年福利服務中心主任侯雯琪形容欠缺照顧的孩子爲「百元少年」,他們每天怎麼吃,就是早午一顆茶葉蛋加一罐豆奶,晚上一大碗滷肉飯配免錢的湯,偶爾去少年之家等機構吃一頓飽。

二十二歲的嘉妤就曾是這樣的孩子,水泥工父親長期家暴她和她母親,失業後成天酗酒,常捶女兒的肚子,拿她頭去撞牆。所以她十四歲就逃家,被通報中輟。高二她半刻意懷孕,奉子成婚,「明知道這條路不好,但爲了逃離原生家庭,腿斷了也要爬過去。」父親去年多重疾病過世,她覺得解脫了。婆婆常給嘉妤臉色看,丈夫愛玩交友軟體,離婚後嘉妤失業,無處可去,只好暫住夫家。

▲受暴婦女很多小時候是兒保案長大離家。(示意圖/123RF)

每年約有九百位十五到十七歲的少女生育,再就學者不到四分之一。貧富懸殊正在加劇,2011到2017年,低收入戶和中低收入戶,戶數和人數都不斷升高,從十六萬三千戶增加到二十六萬戶,從四十三萬人增加到六十七萬人。2013年調查發現,低收入戶和中低收入戶,父母47.9國中學歷以下,離婚和分居是一般家庭的一倍以上,更多喪偶和貧病。這爲少女未來一生的漫長受虐,準備好了一切條件。

南臺南家扶中心督導蔡雅貞,擔任兒保社工督導後,轉到婦女庇護所。卻碰到輔導過的兒保個案,十五歲懷孕,被男友毆打,來申請緊急庇護。在婦女庇護所,她發現受暴婦女很多小時候是兒保案,長大就離家,在外面誰要收留她?通常會碰到不合適的男人,男友對她們家暴,然後她們又打小孩。虐待使她們感到自己毫無價值,靠酗酒吸毒填補空虛,影響教養風格,導致傷害代代世襲

她們和嘉妤的處境,是醫師教育青少女避孕能改變的嗎?

國內外學者都注意到這些少女的性早熟表現。《診間裡的女人》裡,靜儀醫師看着國中女生懷孕,想起自己當年在南投讀國中,剪了耳上兩公分的西瓜皮髮型,滿心焦慮比不過臺中國中生英文讀三本補充教材時;後段班女生已經把制服改出腰身、燙出線條,把裙子改短,吹瀏海,週末兩女各自找男同學回家開房間,幾個月後懷孕休學結婚。難再有如林靜儀醫師升學和事業的機會,脫貧無望。

後段班女生的提早性成熟,統計上很明顯。英國流行病學學者理查.威金森、凱特.皮凱特的《社會不平等:爲何國家越富裕,社會問題越多?》書中談到,有許多研究證明,幼年衝突,與父親缺席,預示較早成熟。她們比沒有這種壓力女孩發育和進入生理期,而較早進入青春期也較常提早性行爲和未成年生育。

心理學家布魯斯艾利斯追蹤研究美國紐西蘭的女孩成長過程,發現父親缺席的時間越長,女兒越可能提早有性行爲、和未成年懷孕。父親缺席的影響,遠超過女孩的行爲問題、家庭壓力、管教風格、社經地位或社區環境。

讀者會驚訝發現,性早熟是女兒治療困境的適應行爲,滿足依戀父親、尋求保護的需求。這種適應冷不防把她們拖入懷孕的困境。

這些家庭沒父親,是因爲高失業、低薪地區的年輕男人自顧不暇,要養小孩無疑雪上加霜。收入低到無法養家,無法負擔責任束縛,也受不了養不起家的自尊壓力,而逃離家庭或忽略家庭。

未成年生育可說是貧窮厄運的放大機,容易導致早產、嬰兒猝死、教育失敗、犯罪、世襲未成年生育、失學、貧窮等。書中談到,假如青少年學會了不信任別人,相信人性自私投機,資源稀少而且難以預測,那麼他們會生理早熟、提早發育性徵、感情關係短暫、較少投資於親子關係。

弱勢少女需要有地方住,需要有東西吃,需要有人照顧、疼愛 ,事情就這麼簡單。(圖/取自免費圖庫LibreStock)

金基婷不信任別人,相信人性自私投機,資源稀少而且難以預測,所以她才能抓住機會輕易犧牲尹司機。

弱勢女兒會不會未成年懷孕,取決於她遇到什麼男人,是無心接吻的凱文老師,還是補教老師李國華無情的利用少女來滿足心靈空虛。《社會不平等》書中案例是二○○五年十二歲、十四歲、十六歲的英國三姊妹分別產子,小妹男友分手,二姊男友否認有上牀,大姊男友是三十八歲的男人,至少是四個孩子的爸。

《社會不平等》指出,英國未成年少女生育率,最窮的四分之一家庭有5%,是最有錢四分之一家庭的四倍。美國也相仿。較不平等的國家如美國,未成年生育率是富國OCED國家第一名,是較平等的國家如歐盟平均的四倍,日本的十倍。

貧富懸殊,原因在政治分配。政府決定了利率、稅率、匯率、勞動法令,就決定了房價、薪資、物價、工會是否存在、勞工有沒有勞資談判籌碼。民主是消除貧窮,爭取平等機會。獨裁就是繼續呼青少年巴掌,要求最末端受害者負責,期待事態因此有所改變。

弱勢少女需要有地方住,需要有東西吃,需要有人照顧、疼愛,需要有人陪伴她、聽她講話,需要受教育的機會,需要有人期待她成長,需要被人需要。事情就這麼簡單。有錢有勢的大人把錢花在甩她們巴掌上,於事無補。

《診間裡的女人》中的另一篇〈陸橋〉,救護車把一個年輕女孩送進急診室,到院已經沒有呼吸心跳,白皙清秀,烏黑的短髮被血黏在額頭,雙眼緊閉,表情安詳。醫師奮力爲她做心肺復甦術,不斷注射各種藥品,卻一直測不到心跳血壓。最後才發現,女孩的後腦全碎了。像是打過仗的一團亂,全安靜下來。隔天的報紙說,第一志願的高中女生,跟已婚男友談判後,從陸橋上一躍而下。

你可以繼續呼屍體巴掌,期待她會醒。但,拼命裝睡的人是你。

熱門推薦》

►全美最嚴禁墮胎令:女人只是生產工具嗎?

►墮胎議題隱含的厭女症:會墮胎的都是壞女人?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思想坦克》。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臺,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