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纔是硬道理 論文仍然硬通貨

本文授權轉載自馮培忠老師科學網博客

要不要寫論文?“破五唯”後經常被問及,其實上風早說過,“反對唯論文,不是不要論文,而是反對將其絕對化、片面化、形式化和一刀切。”“不能採取和“五唯”同樣的思想方法和行爲方式來“破五唯”。

歷史和現在都清晰的回答,論文必須寫,但不能爲了寫而寫,不能爲了獎金而寫,要爲了學術傳播而寫,爲了培養人才而寫,爲了科學探索而寫。毛澤東同志就寫了大量文章《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1927》、《反對本本主義,1930》、《論持久戰,1938》、《論十大關係,1956》 等,這些文章對於新中國的建立和建設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沒有這些文章就不可能形成毛澤東思想。有位領導在某次培訓會上說:“幹是沒問題的,粗活靠猛打猛衝可以幹,但越是複雜的,關係重大的工作,越沒那麼簡單。就像人的大腦,結構是什麼樣,血管怎麼走,不研究不寫文章怎麼行?只有對大腦長期深入的理論實踐研究纔可能準確的認識。”所以要寫文章,“文章報國、詩書傳家”。

曾經有次和某外專業同事一起去企業,吃飯的時候,同事說你們材料專業寫那些論文有啥用?看我們解決實際的問題,設計了一個又一個裝備。那爲什麼要寫論文,寫論文到底有啥用?

1論文是科學奧秘的揭示。這個世界不僅有看得見摸得着的工程技術,有實實在在喝水的杯子、吃飯的饅頭,同樣有大量普通人看不見、理解不了、想象不透的事物和理論,宇宙的邊界在哪裡?人類是怎麼形成的?原子可否再分?時間是距離的概念嗎?這些問題不是工程,卻實實在在存在,是科學奧秘,需要持續探索,需要通過論文不斷傳播探索。對於材料學科來說,工程上可能不需要、也許也很期待100種元素構成的材料,但實驗室能否合成100種元素組合起來的材料?這些材料預計有什麼組織、什麼結構、什麼性能?可能只能首先在實驗室完成,而沒法去現場做實驗,那不寫論文研究工作的意義何在?科學奧秘如何傳播?

2 論文是實驗室研究成果的表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研究類型從今年分兩類,一類是面向需求,一類是自由探索,例如在實驗室做了一個杯子,具有低成本、高強度、高保溫的效果,不管是否具有市場競爭力,但做出了實體用來喝水了,至少有個看得見可展示可使用的物品。然而很多時候在實驗室只是做了面向這樣的材料研究,例如研究高保溫且24h杯內水溫降低不超過5℃的杯子材料,需要研究成分、結構、熱導率等基本結構和性能,由於涉及到成型、代工等複雜問題,可能在實驗室很難做出來一個完整的杯子,這時候如果不寫論文研究結果別人如何知道?是否別人想開發這種杯子需要再次耗費精力人力財力重複的開展研究,所以論文是一種重要的研究結果的表達和傳播,其目的是傳播結果,讓後人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的更遠、走的更快。

3 論文是一種品質的追求。民國三年陝西連續三年六料顆粒無收,發生大饑荒,那時候填飽肚子是唯一的訴求;而今天我國已經全部脫貧,每個人都可以吃得飽穿得暖,吃得好不餓了,穿得暖不冷了,有錢不花了全部存銀行不流動,市場沒有動力,經濟如何發展?因而各方面要鼓勵人們開始追求不僅吃得飽更要吃得好,不僅穿得暖更要穿得靚,年輕漂亮帥氣顯精神,這就是一種精神的力量,一種品質氣質的需求。裝備是一種品質品牌氣質實力,論文同樣也是一種品質品牌氣質實力,裝備、工藝、論文只不過是不同賽道的品質而已,裝備的發展需要論文的傳播作支撐,論文的動力需要裝備提出原始的需求,二者缺一不可。

4 論文是一種氛圍和儀式。舉辦開學典禮畢業典禮有啥用?不就還是那些人;舉辦婚禮有啥用,領了證就合法;去現場看球有啥意思,家裡大屏幕電視特寫更清楚。如果一切從實用角度出發,很多活動或儀式都可以取消,人類可能就跟機器差不多,甚至還不如動物,動物世界給我們展示了很多儀式感,動物求偶、小狗擺尾、貓貓蹭腿等,都讓人產生一種美或愉悅的感覺。人類作爲高級動物非常重視儀式和氛圍,孩子出生的百日宴、週歲宴、升學宴、訂婚、結婚等,自古就有之,實際是一種文明的傳播和延續,用魯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說的婚禮實際是一種廣告,異性之間結合的廣告。所以論文也是一種儀式,一種具有寫作、表達和傳播能力的宣告儀式。有多少同學在第一篇論文變成鉛字的時候非常激動、廣發朋友圈、廣而告之、搓一頓等等,乃至爸媽都奔走相告,有多少人當了院士、七老八十都能回憶起幾十年前發表第一篇論文的場景。

5 論文是一種文字的演講。學校有辯論賽,工作中經常會爭執,如何養娃父母經常也會爭吵,經常電視上會看到全世界的辯論賽或演講,爲什麼要辯論、爭執、爭吵,演講,閒的無聊?就是爲了找到更接近真理、更便捷、更準確的方法或路徑,也許沒有完全準確的答案,但至少可以讓事物的發展向少走彎路的方向前進。論文不見得一定是正確的,但也是一種結果的表達,是讓更多的人可以進行思辨、批判的演講稿。

6 論文是一種歸納總結能力、合作與批判精神的體現。身邊有很多人,口若懸河,但仔細回味,說的很多內容都不在點子上,但作爲說,沒有問題,然而作爲寫就需要概括總結,不能那麼隨意,寫作需要在繁雜的事物中提取、剔除、總結、凝練出其中的道理、原理、規律,把現象凝練爲文字。學術論文寫作過程一般都需要合作,至少和導師、同學的合作,合作就需要協調觀點,所以寫作過程是一種合作精神的體現。論文的寫作通常要參考別人的文獻,是批判吸收前人成果的過程,所以寫論文是一個很好的鍛鍊、總結、歸納、提升的過程,是個人能力昇華的過程,常寫常新。

擼起袖子加油幹,發展纔是硬道理,實驗室工作發表論文也是硬道理,不要爲了灌水而論文,但要爲了傳播而論文,要持續的保持發表好論文的能力。已經不是數數量的時代,只有好論文才是代表作,多攢一攢,反覆論證,絲滑撰寫,圖文並茂、深刻細膩,引人共鳴,發高質量論文,用論文的水平替代論文的數量,切實提高原始科學與技術的探索能力。

(作者:馮培忠 中國再生資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專家委員、中國礦業大學材料與物理學院執行院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27429-1454700.html

聲明: 本文轉載 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着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