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頻道/新創前進美東 把握四關鍵

美國對於知識產權的保護有着嚴格的法律體系,包含專利、商標、著作權或營業秘密等範疇。示意圖。 Ingimage

臺灣人常看到關於矽谷創業環境的分享,相較於美西,美東市場更是值得臺灣創業者探索的處女地。2022年,紐約市的GDP已達到2.1兆美元,隨着紐約創業生態的加速崛起,以及亞洲創業者羣體的不斷壯大,相信未來將有愈來愈多的臺灣面孔,活躍在紐約的創業舞臺上。

就我的觀察,臺灣新創團隊進入美東市場,有些產業會比選擇矽谷更有優勢,例如:金融、媒體、時尚、醫療等領域。不過,臺灣新創要成功布局美國東岸,需要在戰略規劃和執行落地上做足功課,以下四點提供參考。

一、深入瞭解市場,做好切入準備

紐約是一個高度成熟和競爭激烈的市場,切入市場的成本可能是臺灣的十倍。臺灣新創必須想清楚自己的「目的」及設定清晰可衡量的「目標」,深入研究當地市場環境,洞察用戶需求和痛點,瞄準切入點。無論是B2B還是B2C商業模式,都要基於當地的產業特色和消費習慣,量身打造適合的解決方案,而非簡單的快速複製。

尤其,若只有臺灣市場的經營策略、成績,在美國投資人及策略夥伴面前,並不構成吸引力,也就無由達成募資。雖然經營成績與募資總是相伴相生,但成功的創業者總是能先做出成績,這必然有賴對市場的深入瞭解。

二、強化在地資源連結,快速融入創業生態

紐約擁有全球最活躍的創業生態之一,匯聚了大量的創業加速器、投資機構及創新資源。想要經營美東市場,必然要主動接觸這些資源,積極參與當地創業社羣活動,與潛在的合作伙伴和投資人建立聯繫。

有志美國市場的團隊必須建立美國據點,有人在地,有登記公司,才能經營當地資源。這也是我們在紐約打造加速器,協助臺灣團隊的主要原因。

三、聚焦核心技術,打造差異化競爭力

技術創新是臺灣新創的看家本領,也是立足紐約市場的核心競爭力。臺灣團隊應該聚焦自身的技術優勢,垂直的細分賽道,做出差異化的產品體驗及商業模式,來贏得市場。在創業時,「技術」不等於「產品」,創業最終追求的價值,主要還是來自於產品的銷售,來自於通路、商業模式的優化,純技術不足以自行。

在這點上,臺灣團隊通常犯了過於重「技術」而輕「營運」的毛病,面對美東這個新市場,無論在臺灣是否已有成績,仍然需要重新打造產品、商業模式,才能創造出企業的價值。

四、重視知識產權保護,釐清當地法規法律

美國對於知識產權的保護有着嚴格的法律體系,包含專利、商標、著作權或營業秘密等範疇。臺灣企業應編列資源與可靠的外部顧問協作,確保其創新產品或服務不侵犯他人權利,同時也鞏固自身的價值。

尤其在某些特殊產業,例如新藥研發、醫療器材及涉及工業電腦等專利及特許執照是必要的商業模式,這類許可幾乎等同於公司所有價值,預算及執行不能輕忽。

面對後疫情時代的全球化新格局,臺灣新創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機遇。紐約這個創新高地,將是臺灣新創夢想啓航的好選擇。憑藉着堅硬的技術實力、優良高素質的人才,若能配合積極的在地化執行,以及逐漸成形的資本支援,臺灣新創應能在美東市場有顯著的成績,非常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