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掘長江水文化的時代價值(新知新覺)
(原標題:發掘長江水文化的時代價值(新知新覺))
習近平總書記在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強調:“深入發掘長江文化的時代價值,推出更多體現新時代長江文化的文藝精品。”長江水文化作爲長江文化的重要內容,是長江流域人類和水環境互動過程中所形成的關於水的知識系統、利用方式、社會關係和社會生活要素等的文化現象,是涉及物質、精神、制度、社會等衆多層面的系統性概念。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充分發掘長江水文化的時代價值,不僅是傳承弘揚長江文化、延續歷史文脈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動長江流域生態文明建設、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
水是貫穿社會生活各方面的基礎要素。從宏觀層面來說,長江流域的經濟、社會、文化等系統都與長江水資源水環境密切相關。當前,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紮實推進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取得顯著成效。長江保護非一日之功,長江流域仍面臨水災害頻發、水資源短缺、水生態損害等水安全問題,需要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努力建設高水平的水友好型社會。長江水文化蘊含許多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內容,包括人們對水的敬畏、對水環境的熱愛、水利用方式和保護制度、有關水的節日和風俗習慣等,對於保護長江水資源水環境有着重要價值。可以通過挖掘長江流域人們關愛水、善用水、管理水的文化要素,利用展覽館、博物館等進行宣傳教育,引導人們建立對水環境、水資源的正確認知,在全社會形成尊重自然、保護環境的良好氛圍。
長江流域是我國重要的以水稻種植爲主的糧食產區,歷史悠久的水稻種植對長江文明產生了重要影響。大量的水文化要素與水稻種植密切相關,包括水資源利用、灌溉工具使用、灌溉系統建設,以及與水稻種植相關的節日風俗、文藝創作等。稻作生產方式造就了長江流域獨特的自然文化景觀,成爲長江流域鮮明的文化符號。這些稻作文化基礎上的水文化,有的儘管由於經濟社會環境變化而不再具有實用價值,但仍然是承載着燦爛文明的寶貴文化遺產,諸如一些歷史上形成的水利工程、歷史文獻等。通過對稻作相關的水文化進行挖掘,梳理其中保護水資源的觀念、善用水的知識、科學有效管理水的制度等,在收集整理遺蹟遺存的基礎上,結合新的時代條件打造展陳、研學平臺,可以促進人們更好了解農業遺產,認識中華民族悠久的農耕文明。
水文化是長江流域人類生存家園建設必不可少的要素。在一個水資源豐富、水環境複雜的自然環境中,構建長久生存家園必然要處理好人與水的關係。長江流域城市的形成、佈局、發展,都和長江水域有直接關係,印刻着長江的文化烙印。長江流域的城市往往因水運便利而形成繁榮的水上交通和貿易,這對於城市格局面貌、生產方式等都有深刻影響。城市的形成產生了水環境治理、供排水、水生態系統建設等方面的水文化,人們在使用水資源、享受城市水環境過程中也形成了豐富的社會生活層面上的水文化。例如,杭州西湖、南京秦淮河等,都包含着水景觀、文化藝術、水生活方式和習俗等。今天,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要更加充分發掘水文化的時代價值,保護歷史上形成的水環境和水景觀、水習俗等。構建有效機制和路徑,把水文化內化到社會生活中,使其成爲人民美好生活和家園建設的重要內容,進一步彰顯長江水文化的時代價值。
(作者爲湖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 人民日報 》( 2024年03月05日17版)
(責編:趙欣悅、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