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哥論球/記65年前兩千顆足球登臺小故事
文/何長髮
在臺灣足球發展歷程中,有段小插曲非得記上一筆,臺灣光復後初期的本土體育發展,受日據時代影響,棒球開展顯然很早,足球在臺灣,除了在臺的外籍傳教士開啓了足球視野外,完全是塊沙漠地,而在民國37年臺灣省運動代表團首次回大陸參加全運會之際,也把大陸一直視爲國球的足球也帶回了臺灣,纔有這段「65年前兩千顆足球登臺的小故事」可說。
▲1960年羅馬奧運由林鴻坦持抗議牌入會場轟動國際。(圖/何長髮翻拍)
在大年初四前夕,發哥感念當年把兩千顆足球帶回臺灣的體育大老林鴻坦,特別在他老人家離開我們13週年紀念前,爲他寫下這段足球記事以茲紀念。
話說民國37年,第七屆大陸全國運動會在上海舉辦,當時臺灣初回祖國懷抱,爲加強民族意識,乃組成臺灣省代表團前往上海蔘加,當時總領隊謝東閔,林鴻坦擔任總幹事,當年臺灣還沒有玩籃球、足球,其他項目幾乎都派隊參賽,還贏得相當不錯的成績。在代表團返臺前,林鴻坦特別把剩下的經費,在上海買了籃球、足球各兩千顆回來,分發到各學校開始推展籃、足球運動,所以說臺灣早年籃、足球的開拓,林鴻坦的小行動卻開啓了足球在臺灣的札根源頭,後來在民國44年6月11日,領導臺灣足球運動的「中華足球委員會(現足協前身)」才成立至今。
在民國90年的大年初四這天,發哥最敬愛的體育長輩林鴻坦過世,享年87歲。他是臺灣體壇最資深的大老,臺灣光復後島內一切的體育運動開拓由他開展,一生奉獻體育教育,但臺灣體育界、教育界還有新聞界,卻讓他默默地離開了人世。爲此,再次刻意在老校長離開我們13週年紀念這天,我能爲他老人家做的就是寫出他的事蹟,讓大家多認識這位值得歌頌長者的高尚風範。
發哥習慣以老校長稱呼這位備受尊敬的長輩,他的一生如同一部臺灣的體育發展史,臺灣光復後,他從福建來臺開拓體育教育志業,創立臺灣的體育組識,創辦島內的運動會,並引領參與國際運動盛會,臺北市升格院轄市後,成爲臺北體專的創校校長,更轟動全球媒體的壯舉,就是在1960年羅馬奧運會開幕典禮中,由老校長以中華民國奧運代表團總幹事身份,高舉着在「抗議之下」白布條參賽入場的英勇歷史事蹟。
老校長從北體退休後,被力邀擔任亞信觀光公司總經理,而當年我剛進民生報跑體育新聞關係,常與老校長接觸,更爲了實現共同的心願,即讓當年臺灣僅有一次機會到大陸參加上海全國運動會的老將們,能夠有機緣再重聚一堂,爲促成這椿上百人重聚的好事,我也得到了福報,與老校長身邊的秘書莉玲因此締結良緣。在他爲我倆證婚上,老校長幽默地說:「你把我家的花瓶帶走了。」不僅如此,當年參加上海全運的臺灣代表團老先生老太婆們,在我們結婚時還致贈了一個刻有名字的大花瓶作紀念。
▲發哥夫婦與敬愛的林鴻坦伉儷留影。(圖/何長髮提供)
老校長的一生,老一輩的體育教育界人士皆知,但後來的人對他幾乎完全毫無認知,且聽發哥概略講起林爺爺的故事吧:
老校長一生與體育結下不解之緣,他曾說過自己讀的是體育專業,做的是體育事,想的仍是體育,逾半個世紀從未間斷或離開過。體育,造就了他的一生,而他也將青春和畢生精力交給了體育。
老校長故鄉在大陸福州,年輕時曾是短跑好手,早年在上海大夏大學畢業後,返鄉任職福建省教育廳,擔任過福建省立體育場場長10年;臺灣光復後,民國35年來到臺灣,在臺灣省教育廳工作長達22年,接着創辦臺北體專,八年後退休,轉戰體育休閒事業。他的一生,如同老校長自己的人生雋語錄所言:「一生擁有七、八個家,是運動家、戲劇家、體育家、教育家、企業家、作家等。我天天都在搬家,沒有一個家像家,專心就是專家。」
老校長一生對臺灣體育教育界的貢獻良多,剛到臺灣出任省政廳體育督學,起初是協助各級學校增加體育設備及加強體育教育,然後在極度困難下督辦了當年的省運會,以提倡全省運動風氣,由他經辦了連續17屆的省運會才交棒。演變成現在的全運會規範,老校長與全運會有着不可分割的深厚淵源。同時,還是中等學校運動會及大專運動會的發起人,他對推廣臺灣社會與學校體育也有着不可抹滅的功績。
還有搞籃球的前輩該還記得這點,民國38年當菲律賓黑白籃球隊來臺時,當時國內還只有黃泥土地的球場,唯一有水泥地的場地是當時新公園內的軟網球場,臨時改爲籃球場應付客隊,沒有裁判,老校長卻成了第一位執法的籃球裁判。
國民政府遷臺後,老校長身任當時全國體協總幹事,也擔任過中華奧會秘書長要職,在國際姑息氣氛瀰漫之際,他處理國際體育事務上面臨種種困難,尤其是在1960年羅馬奧運會上,政治的打壓,我們只能以「臺灣」名稱參賽,面對不合理遭遇下,我代表團考慮再三,最後決定,爲使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進入開幕會場,堅持永不退卻的堅定參賽態度,更不讓中共乘機滲入奧運會,在開幕典禮上,中華民國代表團進場時,由總幹事林老校長舉着英文字「在抗議之下」(Under Protest)的白布條通過大會主席臺,表示對國際奧會的不公平措施嚴重抗議。
我國當時堅持不退卻仍參賽下,才保住了我們在奧運史上的第一面獎牌,由十項鐵人楊傳廣不負衆望,以破紀錄8344 分拿下銀牌,開創我國在奧運史上奪牌紀錄。並且在事隔十二年後的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上,我們換來了以中華民國正式名稱參賽的權利,正是由老校長以領隊身份率隊出席開幕,並由紀政持中華民國國旗進場,只要提起當年這段往事,那是老校長感到最光榮的一事。
民國57年8月臺北體專創校,由林鴻坦擔任校長兼任場長,當時的臺北市立體育場沒有速維龍跑道、學校沒有體育館、沒有游泳池、甚至沒有辦公大樓,一切都還很簡陋,但老校長訓勉北體師生要「把不可能變爲可能」。後來,北體即擁有各項新穎的體育設施,老校長那句話「把不可能變爲可能」,後來成了北體人口中的「北體精神」。很多北體人都因這句話而實現自己的目標,對老校長一直感恩在心。
▲臺灣體育大老林鴻坦伉儷生前恩愛足爲後人典範。(圖/何長髮提供)
如今,在老校長過世13週年紀念日前夕,緬懷這位值得臺灣人尊敬的老長輩,發哥再次藉此撰文深表對他的敬意,也希望讓大家對老校長有更深的認識。願老校長與師母在天國隨主歡唱新生命之歌。
>>接收更多精彩賽事,歡迎加入《ETtoday運動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