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看電影/《5月天諾亞方舟》必看4DX 除非你是五月天
文/蕭采薇
在演唱會電影不盛行的臺灣,五月天卻把接連兩次的世界巡迴《D.N.A》和《諾亞方舟》都做成3D電影,後者甚至運用了在臺灣出現不到半年的4DX技術。有人問:「我看過現場演唱會了,還要去看電影嗎?」也有人問:「又不是好萊塢動作片,要花大錢看4DX嗎?」我的答案,兩個都是「要!」而且4DX版,不看太可惜。
▲五月天《5月天諾亞方舟》首映會,演藝圈好友站臺力挺。(圖/資料照/記者陳明仁攝)
學生時代教我「傳播概論」的老師,曾經這樣形容,「看電影就像做一場夢」。黑黑的影廳,只有眼前的光束帶你進入另一個世界,燈亮,我們又得回到現實人生。這樣說,看電影的確和「做夢」很像。
▲五月天在臺中《諾亞方舟》演唱會上,邀請嘉賓謝金燕看預告。(圖/資料照)
五月天的演唱會也是如此:當藍色螢光棒在黑暗中亮起,表演者站到臺上;到全場燈亮起,熒幕跑着演出名單,工作人員拿起大聲公對着喊安可的觀衆說:「今日演出已經結束。」即使看了好多場,都還是有做了一場夢的感覺。
身爲臺灣的「演唱會之王」,五月天把演唱會帶離了「成果發表」式表演。在他們的演唱會上看不到團員練了什麼「新招」,也不見得場場都有讓人聽了嚇一跳的嘉賓。老實說,以記者的角度,有時會覺得五月天的演唱會「很難寫」。我曾經在高雄世運主場館的發稿室,忍不住在私人臉書寫上:「一句都好,拜託給我一個當標題的哏!」
確實很難寫啊,因爲五月天會用4個小時以上的時間,以音樂和影像,試着告訴他們的歌迷「一個故事」、「一個信念」,這麼龐大又完整的內容,記者用短短几百字,真的好難說完。而歌迷沉醉在狂歡氣氛中,有時難免錯過了一個細小又精緻的訊息。這些內容卻可以在演唱會電影中再次反芻。
▲《5月天諾亞方舟》是全球第一部4DX演唱會電影。(圖/資料照、電影海報)
《5月天諾亞方舟》電影中的《倔強》剪輯了北京鳥巢的10萬人肉彩虹排字,透過熒幕可以感受到阿信、怪獸、石頭、瑪莎和冠佑亢奮的表情。而我看着這段畫面,心中卻浮現16歲和爸媽吵架時,關在房間聽着《倔強》,把頭埋在枕頭裡哭泣的自己。也還記得,一張專輯播完,我走出房間和爸媽道歉,當時心中想的是:「愛我的人別緊張,我的固執很善良。」
7年級生應該很容易有一樣的體會,因爲不論是不是歌迷,在我們青春的某個片段,總會出現一首五月天。但在演唱會上,有時興奮和尖叫的交叉作用,會讓人忘了細細品味生命中有過的畫面和感動。而隨着比起演唱會現場相對沉靜的影廳,更能接收到來自內心的訊息。
▲一圈圈的小光點,在4DX影廳中化作一顆顆泡泡飄散而出。(圖/資料照)
我尤其喜歡《5月天諾亞方舟》的地方,是相較於《3DNA》,更能感受演唱會的完整性。就像另一名記者同業曾說:「看五月天的電影像在看演唱會,看五月天演唱會像在看電影。」本來演唱會的劇情性和概念性就很完整了,少了電影另加的串場小故事,情緒更能連貫而下。
至於演唱會結合4DX技術,就又是另一種「好玩」的體驗。不只是晃來晃去而已,空拍鏡頭左傾右傾,觀衆跟着滑啊滑;節拍漸強漸弱,也隨椅子震動直接打在身上。預告片Slogan說是「演唱會第一排」感受,我卻覺得更像是「演唱會舞臺上」的感覺。難得吧,一生能有幾次機會體驗到站在演唱會臺上的感覺?回到開頭的「又不是好萊塢動作片,要花大錢看4DX嗎?」我會說:「去吧!除非你是五月天團員,每次都可以站在臺上。」
▲《5月天諾亞方舟》4DX,更像是「演唱會舞臺上」的感覺。(圖/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