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齒列空間不足問題升溫 專家揭不良習慣成影響關鍵

兒童齒列空間不足潛在許多幹擾因素,早期治療的成效可大大提升,對家長及兒童都是好消息。(圖/林峻皓醫師)

近年來,隨着飲食文化的精緻化,兒童齒列空間發育不足成爲一種新的文明病。由於人類的肌肉骨骼會因應刺激而發育,但牙齒大小卻是由基因決定,因此可以觀察到智齒(第三大臼齒)阻生的普及,以及兒童換牙空間的不足。中華民國隱形矯正學會理事長林峻皓醫師指出,兒童齒列空間不足還有其他許多潛在的干擾因素,例如幼童時期的不良習慣,如過晚戒除奶嘴、吸或咬手指、口呼吸、或舌頭吞嚥時前突,這些都會影響口腔周遭的生長髮育。

林峻皓另指出,有一大類族羣是鼻腔過敏,這會導致小患者仰賴口腔呼吸,缺乏鼻腔呼吸的刺激,進而影響中顏面部的組織發育,常見的症狀是學童黑眼圈以及鼻翼兩側臉頰的內凹。針對以上這些問題,希望家長在兒童進入學齡後,當他們能夠自理生活時,開始進行調整及改善。建議諮詢耳鼻喉科、家醫科以及兒童或矯正牙科。

林峻皓表示,目前牙科方面可以進行兒童早期治療,主要是針對改善兒童不良習慣、加強口腔周遭肌肉正常運用的訓練,以及使用功能性矯正裝置刺激牙牀骨架的生長。這幾年有新式透明牙套可以運用在兒童早期治療,讓小朋友能輕鬆配戴,異物感降低,並方便清潔牙齒,小患者的接受度提升不少,也讓早期治療的成效大大提升,對家長及兒童都是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