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虐通報去年增2成 衛福部示警:開學4周是高峰

衛福部保護司指出,兒少不當對待以幼兒體罰爲主,施暴者多是主要照顧者,尤其近期學校開學,根據經驗,開學2至4周是兒虐高峰。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衛福部統計,去年全國兒少通報事件逾12萬件次,相較民國111年約成長2成,其中屬兒少遭家長不當對待事件成長7%。衛福部保護司指出,兒少不當對待以幼兒體罰爲主,施暴者多是主要照顧者,尤其近期學校開學,根據經驗,開學2至4周是兒虐高峰,呼籲家長提前安排收心,面對爭端冷靜處理。

衛福部保護司司長張秀鴛說,主要類型爲身體不當對待,被害兒少年齡以國小學童增加最多、其次則爲6歲以下之幼童,顯示去年兒少保護案件增長最多的類型是國小以下兒童遭家長體罰、不當管教。

張秀鴛表示,兒少通報案件的來源包括「兒少權法」規定的警察、社工、醫院醫事人員等責任通報人員,通報年齡至18歲;兒少不當對待案件的施暴人,85%以上爲主要照顧者,包括父母、監護人,以及學校老師、託嬰中心保母、安親班老師等。

「兒虐事件不會因爲少子化而減少。」張秀鴛指出,最常施暴的仍是父母,因長期與孩子生活在一起,若父母期望過高,加上親職教養不足,就容易發生不當對待案件。除管教議題引起的兒童虐待,青少年因使用科技產品、網路成癮導致的家庭衝突,也逐漸浮現。

今天是全臺國中小學開學日,張秀鴛表示,因學童於假期間生活作息混亂,開學初期容易出現功課沒寫、上課遲到等狀況,較容易與父母因管教問題發生衝突,根據經驗,寒暑假結束後2至4周是兒虐事件高峰期,呼籲家長安排孩子提前收心,將生活作息調整至平日上課的正常週期。

張秀鴛表示,兒少通報案件中約有一成經社工評估家庭功能後,必須積極介入,設計家庭處遇計劃,要求家長接受親職教育,其中較嚴重者更必須將孩童送至家外安置機構、寄養家庭,針對家庭關係進行重整。

張秀鴛說,家長管教方式應從打罵式管教改爲正向管教,若管教不來者可尋求專家協助,或交由替代性照顧,如熟悉孩子生活習性的家人朋友等,主要照顧者獲得喘息,不必硬碰硬,若出現衝突時,則建議先離開現場,帶孩子情緒冷卻再來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