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同學的出路在哪兒?
大家是不是都聽到過這樣一句話:三千塊僱不來農民工,只能僱一個大學生。
雖然很扎心,但這個就是現實,學歷貶值非常嚴重,尤其前段時間碩博點的增加,未來會更嚴重。那麼大學本科還有用嗎?其實不管有用還是沒用,咱們還是得去讀。
大學本科這個範圍內,其實佔比最多的還是普通本科,也就是大家簡單稱呼的二本。更準確的來說是本二批招生,不過新高考已經沒有一本二本了,合併後只有本科。
爲啥這個區間這麼多,從高考招生計劃就知道,985、211的人數很少,同時高考的一分一段表也能展現,中低分段的人數多,高分段的比較少,另外學校也比較多。
既然大學本科都在貶值了,這個區間裡面人數最多的普通本科還有出路嗎?我們未來應該如何走,繼續考研?考研能考得上嗎?考一個層次高一點點的院校有意義嗎?
那本文咱們來聊聊這個話題,給大家兩個思路去參考,不是標準答案,也沒有標準答案。結合自己的情況去思考,大學是投資,不是消費,所以咱們需要計算性價比。同樣我們的目的是就業,是爲了以後的生活,所以不是簡單的學習,你的學習是爲了後面的就業和掙錢做儲備的。大學生不是學生,大學也不是學習,成人的學習是要有結果的。既然常規路徑不能解決問題,我們就需要轉換思維。
其實就3條路,考研、求職和考公,只看這兒,沒啥特別的,我們要說的是咋做。
第一條路:考研深造(千萬別跟風)
其實我們不是很推薦,主要上岸的比例不高,就算上岸了,院校層次上並沒有多大的幫助。爲啥,看看高考爲啥只能考個民辦,考個一般的二本,不就是學習能力不夠嗎?不過好消息是接下來幾年,考研上岸比較容易,雖然容易,但還是建議大家深度思考,好的大學研究生依然很難,同樣大家高考的時候搶的專業,研究生依然會搶。這個現象就跟這幾年考大學一樣,上個大學沒那麼難,但是好大學和專業依然很難。把當下的現狀往後移了。具體大家看看碩博點的增加,公費師範的4+2,師範的學歷增加等等。如果增加學歷,家庭條件允許的其實可以博一下,尤其可以往外走走,比如港澳,或者其他地方的一年制。但是千萬不要跟風去考研,尤其是沒有方向的。
第二條路:考公(大一就開始)
如果咱們家是體制內的,或者真的想往這條路走的,其實本科就夠了。大家肯定說,考公也很難呀,是的,怎麼可能簡單,那我們需要的是進校後就開始準備,很多上不了岸,不是競爭大,而是沒有準備好。爲啥不能考個研究生,然後再去考公,因爲你考了研究生,最後的結果也是一樣的。因爲達不到路徑的改變,比如央選、定向選調,本科院校不夠,就算研究生上了定向選調的目標院校,但是這樣的同學非常少。這就是爲啥要讓大家提前準備的原因。尤其是咱們普通家庭的孩子,一定要計算性價比,對於大部分同學來說,考完研後還是一樣回到了這個起點。
第三條路:求職(鍛鍊銷售能力)
考公不是每個同學都可以,尤其是很多同學專業不匹配,連報考都沒機會。同樣咱們這個分數段的同學,咱們的專業重要嗎?其實很多路需要入門專業,但是大部分的專業並不佔有優勢,尤其是一些比較熱門的專業,未來崗位減少,人數增加,層次高學歷高的同學跟大家去搶。所以我們更建議大家練銷售能力,把咱們自己銷售出去,未來在職場都不是問題,同樣很多專科或者普通本科的同學,靠的就是銷售能力翻身。另外大部分專業最後的結果也是在這兒,比如熱門的法學,核心能力還是銷售,靠學歷和學校幹不過頭部院校以及行業院校。既然要往這個方向走,那麼我們本科階段的實習就非常關鍵,寒暑假就不要去玩了,找相關的企業去練職場能力。
這種內容其實不好寫,具體大家隨便看看就好,記得帶着思考去做未來的選擇。跟大家做個總結,我們更推薦大家提前去準備,要麼去考公,要麼去練銷售能力。至於考研深造,有條件的家庭無所謂。普通家庭的孩子多去計算性價比,畢竟考上了,幾年後又回到了當下的一個起點。而這些路徑,最好是在高考報考的時候就想清楚,另外不要去跟風,普通學校選了電氣電子信息又怎麼樣?同樣的二本院校,也都沒什麼差別,因爲後續的路徑中,沒有誰更好。我們需要的是找到自己擅長方向,提前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