噁心到家!這部籌備了9年的愛情大劇,全都毀在“女一號”手上

“我的天吶!這是什麼鬼東西?”

當網友們打開電視,看到《花開如夢》的第一集時,忍不住驚呼出聲。

這部號稱籌備9年的年代愛情大劇,可竟然爛到讓人想吐!

本以爲經過近10年的精心打磨,這部劇至少能有個7分水準。

誰曾想,它不僅沒有達到預期,反而成了一部讓觀衆集體吐槽的“神劇”。

更讓人無語的是,這部劇最大的敗筆,居然是兩位“女一號”!

說真的,我從未見過如此尷尬的演技和如此違和的造型。

50歲的女演員硬要裝17歲少女,這不是在侮辱觀衆的智商嗎?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部籌備多年的大劇淪落至此?

年代感全無,彷彿穿越劇

《花開如夢》號稱是一部30年代的上海愛情故事。

可是,當我看到劇中的場景佈置和人物造型時,差點以爲自己在看一部現代穿越劇。

劇中的上海街景,與其說是30年代的風貌,不如說更像是某個影視城的仿古街道。

那些所謂的“老上海風情”,活脫脫就是旅遊景點裡的“懷舊風”佈景。

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劇中人物的服裝和妝容。

明明是要演繹30年代的故事,可角色們的造型卻充滿了現代元素。

尤其是兩位女主角,她們的妝容和髮型,簡直就是把現代美妝博主搬到了民國。

濃妝豔抹、大波浪捲髮,這哪裡像是30年代的淑女?分明就是21世紀的網紅臉嘛!

劇情狗血,堪比八點檔肥皂劇

還有那劇情,《花開如夢》可謂是把所有狗血元素都用上了。

“女兒愛上後爸”,“親媽懷念前夫”,“父女聯手對付親爸”...這些情節不禁讓人想問:編劇是不是把韓劇看多了?

整個故事充滿了強行製造的戲劇衝突,人物關係複雜得讓人頭暈目眩。

明明是要講述一段民國時期的愛情故事,卻硬生生被編劇寫成了現代倫理劇。

最讓人無語的是,劇中充斥着大量的現代語言和思維方式。

30年代的上海人,說起話來竟然比21世紀的網友還時髦,這不是在搞笑嗎?

演技浮誇,尤其是兩位“女一號”

如果說劇情和佈景還能勉強接受,那麼演員的表演簡直就是這部劇的災難。

尤其是兩位女主角,她們的演技可以用“災難級”來形容。

先說王琳,作爲一個已經快50歲的演員,她在劇中卻要飾演一個30多歲的角色。

爲了顯得年輕,王琳不惜濃妝豔抹,還穿上了開衩極高的旗袍。

可問題是,再怎麼化妝也掩蓋不了歲月的痕跡啊!

王琳臉上的皺紋和鬆弛的皮膚,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觀衆:這位“阿姨”已經不年輕了。

更讓人尷尬的是王琳的表演。

爲了表現角色的“嫵媚”,她時不時地拋個媚眼,扭個小腰,那感覺簡直不要太違和。

還有女一號董潔,雖然比王琳年輕一些。

但42歲的董潔要在劇中飾演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這設定本身就很離譜。

爲了裝嫩,董潔不惜把自己打扮成“洋娃娃”的樣子。

兩個丸子頭,大眼睛,粉嫩嫩的妝容...

可問題是,這造型不僅沒有讓她顯得年輕,反而更突出了她的年齡。

最讓人無語的是董潔的表演。爲了表現角色的“青春活潑”,她總是一驚一乍,眉飛色舞。

那誇張的表情和浮誇的動作,簡直比動畫片還誇張。

看着這兩位“女一號”的表演,我不禁想問:導演是不是忘了給她們配個美顏濾鏡?

臺詞生硬,港味十足

作爲一部講述上海故事的電視劇,《花開如夢》的臺詞卻充滿了濃濃的港味。

劇中人物說起話來,不是“雷猴啊”,就是“做咩啊”,聽得人一愣一愣的。

這哪裡是30年代的上海話,分明就是80年代香港電影的臺詞嘛!

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有些演員的普通話都說不標準,卻要在劇中說上海話。

結果可想而知,那味道簡直是“普通話+上海話+廣東話”的奇妙混合體。

聽着這些奇怪的臺詞,我不禁懷疑:編劇是不是從來沒去過上海?

9年籌備,到底在籌備什麼?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這部劇“籌備9年”的傳奇經歷。

據悉,《花開如夢》最早在2014年就開始策劃,原本是要在2015年開機的。

可不知什麼原因,這部劇一拖再拖,直到2023年才終於與觀衆見面。

9年時間,足夠一個孩子從幼兒園上到初中了。

可《花開如夢》的製作團隊用了9年,卻只做出了這麼一部爛劇,着實讓人大跌眼鏡。

有網友調侃說:“這9年裡,編劇是不是一直在研究如何把劇本寫得更狗血?

導演是不是一直在琢磨怎麼把畫面拍得更假?演員是不是一直在練習如何表演得更浮誇?”

說實話,看完《花開如夢》,我真的很想問問劇組:你們這9年,到底在籌備些什麼?

其實,像《花開如夢》這樣的爛劇並非個例,近年來,不少“大製作”都讓觀衆失望透頂。

歸根結底就是一些製作方過於迷信“IP+流量”的模式。

他們以爲只要找幾個有名氣的演員,隨便編個故事,就能吸引觀衆。

殊不知,觀衆的眼光早已提高,爛劇再怎麼包裝也糊弄不了人。

還有就是部分編劇和導演缺乏創新精神。

他們習慣於照搬老套路,把以前成功的元素東拼西湊,結果就是劇情老套、毫無新意。

現在一些演員過於依賴外形和知名度,忽視了演技的提升。

他們以爲只要長得好看,觀衆就會買賬。

可實際上,沒有演技支撐的表演,再漂亮的臉蛋也救不了一部爛劇。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部分製作方缺乏對細節的重視。

他們可能在宣傳和包裝上下足了功夫,卻忽視了劇本、演技、美術等關鍵環節的打磨。

結果就是表面光鮮,內裡空洞。

總的來說,《花開如夢》的失敗,折射出了當前影視行業存在的諸多問題。

它提醒我們,一部好劇的誕生,需要方方面面的用心打造,而不是簡單地堆砌明星和特效。

結語:

作爲一個影視愛好者,看到《花開如夢》這樣的爛劇,我心裡既失望又憤怒。

失望的是,這麼一個本可以講好的故事,就這樣被糟蹋了。

憤怒的是,製作方如此不尊重觀衆,竟然拿這種粗製濫造的作品來糊弄人。

不過,我依然對國產劇抱持希望,相信隨着觀衆審美的提高和行業規範的完善。

未來會有越來越多優秀的作品呈現在我們面前。

而對於《花開如夢》這樣的爛劇,我們能做的就是用實際行動來抵制:拒絕觀看,用差評警示他人。

只有這樣,才能倒逼影視行業提高製作水平,爲觀衆奉獻真正優質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