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爛又豔紅 劉煒玩世獨一無二

中國大陸藝術劉煒首次在臺個展,圖爲劉煒與他的作品肖像:男》。(姚志平攝)

一九九○年代中國「玩世現實主義旗手之一的劉煒,以細碎堆疊的筆觸構成形象模糊、糜爛如傷口畫面,獨樹一幟,中國資深美術評論家慄憲庭曾借用魯迅之言「潰爛之處,豔若桃李」來詮釋劉煒特異的畫風。談及創作,劉煒認爲:「做藝術,必須要有個人的東西個性化的東西,然後斬釘截鐵地進展它。」

劉煒首次在臺北的大未來林舍畫廊舉行新作展「一人ㄦ?」,展出十二幅肖像、風景靜物畫,都是近三年琢琢磨磨打點出來的作品,內容來自對生活的觀察迴應,劉煒也第一次來到臺灣

四十七歲的劉煒生於北京,一九八九年中央美院版畫畢業,與藝術家方力鈞在北京藝術博物館舉辦「劉煒、方力鈞作品展」,迅速成名。劉煒一九九三、九五年兩次受邀在威尼斯雙年展展出,當時正值中國當代藝術在國際間竄起的時機劉煒廣歐美國家邀約。

出身軍區大院的他,九○年代初以細碎筆觸將威嚴的軍人扭曲變形成滑稽模樣,嘲諷威權。在「你喜歡肉?」系列中,他又以齜牙咧嘴的裸女陪襯肢解的豬肉,讓滲出的血水與潰爛的傷口顯現出惡爛又豔紅,諷刺拜金,成了劉煒繪畫的鮮明標記

這次在臺個展部分作品仍承襲了這樣的風格,如《肖像:男》、「山系列」等,他嘗試模仿白描技法,爲人物輪廓繪上細碎的白線邊,遠觀彷如白蟲子爬滿整張人臉。「山系列」則是從夕陽西下時,山邊一抹光亮紅獲得靈感,劉煒以糊成一片血肉似的山,取代一般印象裡的山。

「那不是刻意,不是每張畫都需要破破爛爛的感覺,需要才順手。」劉煒說自己無法忍受重複,認爲繪畫要能開發出可能性,而玩夠了就結束,像他最喜歡的藝術家畢卡索,窮究一生挖掘繪畫的無限可能,「我沒興趣就不會去做,沒想法拿着顏料也是徒勞。」二○一○年他嘗試將畫框塗上顏料,當成畫面的延伸,這次個展中他也把造型古典的畫框抹上厚厚一層白色顏料,邊抹邊嘀咕「好累」,同時又滿意地說:「這種畫框還是得塗得像奶油一樣粉嫩纔好看。」

外界高喊「繪畫已死」,廿多年來劉煒卻始終在繪畫領域遊走,劉煒說:「從我繪畫就認爲它還有可能性,繪畫不會死,當你已經有駕馭能力,就會產生無限的樂趣,它還是很有魅力。」

如今中國當代藝術界像是巨大的名利追逐場,劉煒卻顯得淡定,即使創作數量不多,他仍維持慣有的生活與工作步調:創作、看書、聽音樂釣魚。對於中國藝術的現況,他也批評得直接:「就是錢鬧事兒,掙了點銀子就捨不得放棄那玩法了,有人偷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