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有序推進城市更新 爲城市高質量發展打開新空間
人民網記者 許維娜
沿着長江索道南站旁的公路往江邊走,便來到位於南濱路馬鞍山片區的重慶開埠遺址公園。漫步其中,茶館、咖啡廳等餐飲娛樂商業體錯落其間。
“我們對閒置的8棟文物建築、2處歷史建築和2.3萬平方米的公共空間進行修繕和活化利用,使其與城市公園有機融合,打造出城市新地標和消費新場景。”重慶市南岸區住房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道。截至目前,重慶開埠遺址公園已累計爲市民提供研學、運動、藝術活動等公共服務3000餘次,累計吸引遊客150萬人次。
日前,住房城鄉建設部辦公廳印發《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可複製經驗做法清單(第三批)》,重慶市以開埠遺址公園爲載體,通過專業化運營提升城市公共空間活力的經驗做法順利入圍。
記者梳理髮現,除重慶這一典型案例外,全國衆多城市也因地制宜,在建立城市更新工作組織機制、完善城市更新法規和標準、推進城市更新機制、優化存量資源盤活利用政策、構建城市更新多元投融資機制、探索城市更新多方參與機制等方面積極實施城市更新行動。
今年以來,湖北多地住房和城市更新局亮相的消息引發關注。以武漢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爲例,官網介紹稱,該局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城市更新等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把堅持和加強黨中央對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城市更新等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落實到履行職責過程中,落實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
“當前,我國城市發展已進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時期。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轉變城市發展方式、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此前,住房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公開表示,紮實有序推進城市更新,能夠有效釋放投資和消費潛能,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打造高品質生活空間,不斷增強人民羣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城市更新不僅關乎城市面貌的改善,更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提升居民生活質量的關鍵所在。
拆除全部396戶護欄,爲居民生活消除隱患;補充綠地約8420平方米、停車位351個、充電車位32個,爲居民生活增添便利……近期,北京市通州區某小區通過系統化實施綜合整治,解決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急難愁盼”。
受訪專家表示,城鎮老舊社區改造是城市更新和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議題。以大拆大建爲特徵的高速城鎮化走向終結,以整治“城市病”、改善居民生活條件爲目標的城鎮精細化治理被提上日程。
記者日前從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獲悉,1-9月份,全國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4.8萬個。分地區看,江蘇、上海、吉林、青海等4個地區已全部開工。
“大力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作爲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重要內容,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效。”住房城鄉建設部副部長秦海翔此前表示。
住房城鄉建設部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我國累計新開工改造城鎮的老舊小區25.88萬個,惠及了4434萬戶、約1.1億居民。在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中,共改造提升水電氣熱等老化管線32.6萬公里;加裝電梯12.5萬部,增設了養老、托育等各類社區服務設施7.27萬個;同步實施建築節能改造4.23億平方米。
“在推進老舊小區改造的同時,我們堅持以‘小切口’來改善‘大民生’,不斷加強羣衆身邊的公園綠地、運動活動場地等建設,建設了口袋公園4萬多個、城市綠道10萬多公里,並在6100個公園中開放共享了1.1萬公頃草坪,爲羣衆親近自然、休閒遊憩、運動健身提供了場所,讓我們的城市更加宜居。”秦海翔介紹說。
以北京市豐臺區的如琢園爲例,它原是大興機場線修建後恢復的邊角地。如今,通過留白增綠,昔日荒地變爲“金角銀邊”的公園,每日吸引約2000人前來漫步賞花。這一轉變不僅美化了城市環境,也爲周邊居民提供了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城市更新是一項長期任務。其他專家建議,城市更新的下一步工作重點應聚焦於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土地、規劃、金融等配套政策,以清除建立可持續城市更新模式的障礙,並進一步激發其動力和活力。(實習生孫晨子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