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戴森:不懼失敗是工程師文化的底色,設計產品需要長期主義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吳斌 上海報道

“犯錯的勇氣纔是最珍貴的財富。”戴森創始人兼首席工程師詹姆斯·戴森如是總結他的數千次失敗,獨特的工程師文化是成功路上的關鍵元素。

2024年戴森設計大獎中國大陸賽區頒獎暨校企合作課程啓動儀式近日在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院舉辦,戴森硬件工程師團隊負責人胡宏飛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從詹姆斯·戴森的個人經歷來看,他研發第一代無塵袋吸塵器原型機時經歷5126次失敗,然後才成功。不是說鼓勵大家一定要失敗,而是告訴大家不要懼怕失敗,工程師需要大膽嘗試。

爲了培養更多年輕工程師,詹姆斯·戴森設立了戴森設計大獎。自大獎2016年進入中國以來,已爲一屆又一屆未來發明家們提供全球性的交流和展示平臺。迄今,大獎已激勵了超過2萬名中國大學生爲全球性難題提出新穎解決方案,累計收穫了超過3000份學生作品。

戴森教育及公益項目亞太區負責人柯炎秀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投資年輕人很重要,未來的領導者是年輕人,我們中的許多人其實很早就認識到了這一點,詹姆斯·戴森一直堅信年輕人有能力研發改變世界的科技,需要給年輕人更多機會展現才華。

不懼失敗是工程師文化底色

在發明第一臺無塵袋吸塵器原型機前,從1979年到1983年,詹姆斯·戴森失敗了5126次,終於在第5127次取得成功。不懼失敗是工程師文化的底色,詹姆斯·戴森總結道,發明的過程中失敗更多,而勝利者往往是最有耐力、最有決心的人。

在柯炎秀看來,工程師精神令人鼓舞,年輕人失敗是壞事嗎?不是,除非一遍又一遍犯同樣的錯誤。如果年輕人想要嘗試一些新的東西,就應該勇敢去行動,如果不行動,就不知道會發生什麼,失敗也需要勇氣。

進入中國市場十餘年以來,戴森致力於鼓勵和挖掘創新的更多可能,利用其工程師資源和文化,激發和驅動中國“未來發明家”們的創造力與潛能,爲原創精神注入新動能,並持續支持中國科創人才教育事業的發展。

柯炎秀表示,中國正在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在她的理解中, 原來的“中國製造”正逐步發展爲“中國創造”。作爲深耕中國市場十餘年的外資企業,戴森也希望能夠藉助其獨特的工程教育資源,推動社會向美好未來邁進。

設計產品需要長期主義

目前家電行業競爭非常激烈,這對於外資企業來說也是巨大的挑戰。

提及企業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時,胡宏飛認爲,設計產品的初衷不能看競品做了什麼,而是要解決一個問題,改善解決方案,然後再根據方案去設計、研發產品的最終形態,設計重點最好與衆不同。

但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投入鉅額資金,進行產品研發。胡宏飛認爲,需要守住長期主義的理念,設計出不一樣的產品,讓大家長久地使用。

在胡宏飛看來,戴森工程師文化的特別之處在於,整個理念和設計過程就是在不斷地鼓勵去嘗試,然後用實驗、數據、結果去一次次地反覆測試,達到理想的效果。

對於近年來席捲全球的AI浪潮,胡宏飛表示,每個企業都需要積極擁抱未來,戴森很早就已經開始應用AI模型了,比如掃地機器人,以及最新的家居科技類產品,通過無線加藍牙來接入雲端,可以接入平臺生態系統進行智能控制,這也是在爲整體智能家居的應用場景做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