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劇進軍中老年市場:“金融鉅子”把主角讓給“閃婚老伴”

自從十年前接觸到智能手機,退休市民王先生家電視的開機次數就越來越少。而躺在沙發上刷短視頻已經成爲他打發時間的主要方式。王先生接觸智能手機這十年,也是中國移動互聯網迅速發展的十年,王先生在此過程中學會了安裝手機應用也學會了移動支付。同時,版權意識覺醒的他,也開始學着利用移動支付爲網絡視聽產品買單。尤其近兩年視頻短劇興起,一環套一環的劇情更是讓人慾罷不能,“開始的時候不要錢,看到過癮的時候,就要充值了,從充幾塊錢再到幾十塊錢。”王先生說,估摸着花出去了二三百塊錢了。

王先生的案例並非個例,2024年8月發佈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微短劇用戶規模已佔網民整體的52.4%,短視頻用戶佔網民整體的95.5%。快銷品牌、銀行等行業爭先恐後迎上這場短劇風口,短劇受衆中的老年羣體數量增加顯著。

爲了爭搶中老年市場,各家短劇供應商也在劇本上動起了腦筋,中老年人直接由男主女主的爸爸媽媽搖身一變,成爲男主、女主。“金融鉅子”的戲碼正被“閃婚老伴”蠶食。“短劇對我爸媽下手了。”網友感慨道。

製作簡陋:短劇產生過程很難稱得上“創作”

45歲的女主相親遇見假扮出租車司機的中年霸總,由此一地雞毛的中年生活開始“逆襲”,這是短劇《閃婚五十歲》的開篇,看似老套的劇情近期卻在短視頻平臺上收穫5億播放量。同樣受到中老年人追捧的還有短劇《閃婚老伴是豪門》,這部講述中老年人閃婚愛情故事的短劇,每集時長僅在一分半左右,上線後,有5天連續登頂熱度榜,播放量已破4.8億。

業內人士表示,相對於傳統影視劇,短劇的製作並不精良,甚至有些簡陋,更不用提高質量影視劇所追求的“精神內核”了。我們甚至很難將短劇的產生過程稱爲“創作”,“生產”二字似乎更爲貼切。由於生產週期短,且投資方對於變現的期待更迫切,所以也更重視從劇情和剪輯上對用戶產生黏性。

例如,人物塑造臉譜化標籤化,正面角色與反面角色有着嚴格的界限,這樣可以避免情節節外生枝複雜化,整個劇情便可以沿着單一線索環環相扣,編劇利用情節推動劇情,讓主角受到屈辱是最常見的套路,但劇情反轉會很快到來,因爲編劇也擔心漫長的劇情演繹會導致受衆流失。此外,每當劇情演繹到關鍵環節,或發展到高潮階段,剪輯就會在此時剪下一“刀”,付費頁面也隨之而來,至於掏錢與不掏錢,製作方非常懂得“撓癢癢”。

劇情設計:引起老年羣體的共鳴和思考

中老年霸總甜寵短劇火出圈,老年羣體已“入圈”。據艾瑞諮詢發佈的《2024年中國微短劇行業研究報告》,艾瑞於2024年5月調研了1022名微短劇用戶,其中40-59歲用戶佔微短劇用戶的37.3%,60歲及以上用戶佔比爲12.1%。

一集幾分鐘到十幾分鐘不等的時長,“短”而“精”的核心優勢,恰好契合了中老年人娛樂時間偏好,隨着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注意力集中時間可能相對縮短,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容易疲勞。短劇能夠在短時間內吸引並留住他們的注意力,確保每次觀看都能獲得完整的情節體驗。

劇情精煉緊湊、簡單易懂,往往貼近生活、反映社會現實,短劇中“婆媳關係”“離婚”“閃婚”和“認親”等涉及家庭關係和情感糾葛的情節,最容易引起老年羣體的共鳴,引發回味和思考等。

互聯網時代,很長時間裡老年羣體的文娛需求並沒有被重視,潮流的更迭受衆往往鎖定在年輕人身上,短劇這種形式爲老年人提供了一種新的文娛體驗方式,讓他們能夠從中看到自己、看到社會,收穫情緒價值,消解孤單,從而使他們在閒暇時光裡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精神歸屬。

而上述因素歸結起來,就是4個字,“用戶體驗”。

用戶體驗:“質量”二字的另一種演繹

“用戶體驗”,這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成爲“質量”二字的另一種演繹。通俗地說,就是產品的生產過程,由單純地追求功能與可靠性等,轉爲圍繞用戶現實情境而進行的迭代創新,簡單地說就是爲用戶着想。例如,今天我們經常使用的智能手機,就不斷圍繞“用戶體驗”進行迭代升級,但其產品使用週期卻在不斷縮短,此前有數據顯示,中國市場的消費者平均換機週期曾爲 28 個月左右;美國平均換機週期約爲 41 個月(3 年半);英國平均換機週期約爲 38 個月(3 年多)。在相對較短的使用週期中,質量問題發生概率也就大幅下降,能把手機用到壞的已屬鳳毛麟角。而生產廠商每年定期投放新研發的產品,又勾起了用戶的換機熱情,摩爾定律的囈語總在用戶耳邊響起,在這個電子產品性能過剩的時代,讓你覺得自己的手機“有些不夠用了”。

短劇劇集的高頻刷新與劇情的快速推進,在一定程度上與手機產品推陳出新不謀而合,似乎總在告訴你,新的一定會帶來驚喜,新的一定飽含情緒價值。於是,製作粗糙的短視頻爆火,也就不難理解了。經典意義的“質量”不是它所考慮的,畢竟加州利佛摩爾市消防隊第 6 分局中的那隻百年白熾燈泡還在亮着,它的質量可算上乘,而生產它的企業早已隨風而逝……

餐飲、金融巨頭紛紛入局短劇產業

近日,星巴克中國在抖音上線了首部品牌定製短劇《我在古代開星巴克》,4集的播放量就已超過2000萬,劇集同名話題播放量達3000萬。“短劇這股風終究還是被星巴克趕上了。”有網友評價。

今年以來,麥當勞的《重生之我在麥當勞修煉魔法》、肯德基的《重生之吃貨皇后惹不起》、蜜雪冰城的《雪王的穿越日記》等短劇,受到衆人追捧。甚至手機品牌也入局,例如IQOO手機聯合騰訊天美推出的電競題材短劇《重生之我在宿舍當爸爸》。

不同品牌爲何紛紛投身短劇製作?記者注意到,這些短劇中大多將品牌元素直接融入到劇情或場景中,使其成爲故事的一部分,讓觀衆更自然地接受品牌的植入。同時,品牌邀請的演員通常也是已有影響力和粉絲基礎的KOL,利用達人本身的影響力和粉絲基礎,拉近品牌與觀衆的距離。

也有品牌通過已有的IP形象進行短劇製作,加強IP形象在受衆心中的形象,提升品牌的認知度。例如,蜜雪冰城《雪王的穿越日記》,以品牌IP形象“雪王”爲核心,將這一吉祥物融入劇情,利用可愛的形象和搞笑的情節提升了觀衆對品牌的認知度和好感度。

“首先是生活中就會消費的品牌,有趣的劇情加上熟悉的演員,怎麼都會停下來看一會兒,看着看着就入迷了。”某品牌短劇的觀衆小何告訴記者。

可見,對這些品牌而言,核心是爲了營銷。它們並不依賴於“票房”收入,而是爲了提升銷售、推廣活動、或是提升品牌形象。因此,在拍攝短劇時,展示產品的核心價值和理念纔是關鍵。

另外,“重生之我在銀行xxxxxx”“銀行人穿越到霸總小說裡當觀衆”“糟糕,穿越到2023了!”近期,陸續有銀行上線或預告自制短劇,或是在公衆號發佈,一股金融短劇小熱潮已然掀起。

經過記者觀察梳理,銀行正積極入局短劇爭奪流量密碼。比如,平安銀行推出的短劇《逆襲重回首富之巔》宣告完結,其B站賬號發佈的《重生之我在霸總短劇裡當管家》播放量已超10萬;招商銀行抖音賬號發佈的多條短劇視頻點贊量破萬;中信銀行發佈首部財富《財富魔法之拿鐵計劃》;民生銀行也緊鑼密鼓地籌備抖音定製劇《一擲千金》等。

銀行扎堆短劇賽道,塑造接地氣的“人設”。這背後反映出的是,流量時代下銀行的產品營銷和企業形象塑造正在經歷顯著變化,金融業正在主動選擇融入時代,從而能夠進入更多人的視野。

新的內容傳播形式的確給傳統金融機構帶來了新的活力。與快銷品牌不同的是,銀行作爲與大衆“錢袋子”關係緊密的金融機構,在短視頻賽道上有更深一層的考量,多數銀行短劇內容聚焦於普及金融知識、金融消保宣傳、銀行產品營銷、品牌形象宣傳等幾類,其中金融消保宣傳爲銀行短劇主流內容。

“通過有趣的故事就學到了金融安全知識,作爲消費者,我們可以更好地保護自己,娛樂的同時還有收穫。”銀行短劇評論區有人說道。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王柳圖源網絡 責任編輯 曾書睿 編輯 王鍾婧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