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怎麼欺負人

我爲什麼要點開“關曉彤過生日被整蠱”的視頻,到現在我想到“光盤”兩個字都難受。

是這樣的,週末就看到這個熱搜一開始沒在意,但後來看到評論每條都在罵於是點開了……啊!!!

“整蠱”過程是這樣,因爲節目主題有反詐內容,請了浙大網絡安全學院的同學。“整蠱”開始時,網安學院的同學展示了一打光盤,說這是最新的研究成果,團隊花了五年時間、斥資上億,打了一個“最新的網絡安全防禦系統”。

然後節目一直在渲染這個光盤很重要。

介紹完了讓明星嘉賓們都來掂量掂量,第一個就給了沈騰。

然後沈騰遞給關曉彤的時候等於直接是給摔了,手一抖一抖然後往地上扔。 ‍ ‍

關曉彤的第一反應就是無奈看着沈騰,彷彿在說他不靠譜。因爲這一看就是沈騰的責任。

參與整蠱的同學說:“這我們沒有備份。”

現場在渲染一種“這個東西徹底壞了情況很嚴重”的氣氛。

關曉彤試圖解釋不是自己的原因。

沈騰反駁說:“不是,遞你嘴裡去?這要是塊吃的我能遞你嘴裡,遞個東西我也就放這了吧?”

工作人員也做出“出大事”了的樣子,讓其他人離場,要跟關曉彤“處理一下這個事情”。

其實這時候從觀衆角度來看,怎麼看怎麼像整蠱, 這麼重要 的東西爲什麼帶到節目上讓大家摸, 而且一個系統怎麼會就存在一個介質裡,摔壞了就灰飛煙滅?

但是周遭氣氛很緊張的情況下,關曉彤表情越來越凝重。男主持人看似閒聊句句都在暗指性質嚴重了,是關曉彤注意力不集中:“人家帶着研究成果來,我們給人家弄碎了,我估計也是晚了,大家注意力都不太集中……”

平時網友對關曉彤的印象都是從小就出道應該性格很厲害 ,但這麼一整蠱就看出來,一個年輕女孩一旦在錄製現場被針對, 是 多麼脆弱和百 口莫辯,只是被主持人 暗示了幾句她立刻就嚇哭了。

等到她流下眼淚來,節目組纔開始播放爲她生日製作的回顧短片。

但是觀衆和網友一致認爲這個整蠱很過分,就算是什麼“先驚後喜”“欲揚先抑”也難以讓人接受。

確實,關曉彤在明白這是整蠱之後整個人還是在受驚嚇狀態裡回不過來,完全是受了超大委屈的表情。

說客套話的時候眼睛都是紅紅的,感覺要大哭一場才能緩過勁來。

代入了關曉彤,網友都覺得委屈到不行。跳出來看看,不是我們的情緒太激動,而是因爲用理智看,這個過程就很糟糕。

就算是整蠱,就算是要製造混亂, 就算是按 “摔碎東西情況很嚴重 ”這個 劇情來, 那責任人至少也應該是沈騰和關曉彤兩個人,體育比賽判分 還得看看 回放錄像 才能確認呢。

最窒息的就是全場 人的態度都在隱隱針對關曉彤一個人: 沈騰理直氣壯反問 “遞你 嘴裡去 ”,導演說“ 曉彤留一下 ”,主 持人 只在關曉彤耳朵邊絮絮叨叨“給人研究成果弄碎了”“ 注意力不集中 ” … …

有人可能說因爲“整的就是壽星”,但是爲什麼要製造一種“不公平對待”“被甩鍋”的劇情呢,一羣人在職場中、在社交時,責難只對準一個年輕女孩,這種情況也太常見了吧。節目組之所以完全還原了生活裡那些窒息時刻給我們的感受,因爲大家的潛意識和思維方式就是那麼糟糕。“假裝有災難”的時刻,也是在無意識去捏最軟的柿子。

如果同樣的整蠱發生在沈騰身上會怎麼樣呢?

沈騰大概可以非常理直氣壯地說,不是自己沒接住,不信咱們找回放看看。周圍的人看到一個生氣的鳴冤的成功中年男人都會去安撫他的情緒,彆着急我們一起想辦法。

或者,如果是整蠱沈騰,還會用這種方式嗎,是不是做計劃的時候已經覺得算了吧。爲什麼要惹一個“行業大哥”,不如整蠱個別的,溫和的、娛樂性強的,最好整一出能突出騰哥內心柔軟的誤會。

沒人敢惹沈騰,但可以惹一下關曉彤,可以嚇哭她。

這裡面有沒有“把女孩嚇哭就是一種娛樂”的思維方式呢?很難說沒有。

和關曉彤驚慌失措呼應的是,場上這麼多人,只有閆妮和唐嫣流露出跟關曉彤一樣嚇壞了的表情,而且很同情關曉彤遇上了這樣的事情。

我又在想,如果是一個女主持人,會那麼輕巧地在關曉彤身邊當散播焦慮的“氣氛組”嗎?就算是裝的,應該也會去安慰她一下吧。看到一個女孩被嚇成那樣,而且完全不是她的責任,能完全無視她的反應繼續“整蠱”的,也是挺鐵石心腸的。

就算是“演一場戲”,這個過程裡,都沒有人爲了這個虛構的困境說,“那也不是關曉彤一個人的問題”“是不是沈騰沒拿穩”“爲什麼我們節目組會把這麼重要的道具拿上來又沒有保護措施”。這個“假裝出大事”的“假裝”過程裡也處處都是不合理不公平。

再說,“整蠱”也分高下。很多人都在飛機上地鐵上或者電視臺碎片時間裡,看過整蠱路人節目《輕鬆一笑》(《Just For Laughs Gags》)。一般都是有一個魔術式的景觀、不合常理的,考驗的是“整蠱”創意。而且稍微驚嚇後立刻就要帶着被整的路人指向攝像機,揭開謎底,不會有指責路人的場面出現。

早期的臺綜、日綜裡很多無節操的“整蠱”,噁心人的、嚇唬人的。最出圈的畫面永遠是在整女藝人,讓女藝人出糗或被嚇到不行,常有強吻或藉機揩油的場景。以前媒體傳播裡,也只是說“花容失色”如何如何,好像女藝人越被整越能完成娛樂效果,現在的網絡重新回憶這些整蠱纔會覺得很過分,才能察覺出這其中是針對女藝人來消費的。

最近的國產綜藝節目很少有整蠱環節出現。但即便在非整蠱內容裡,依然能看到社會的成見,依然能看到在錄節目的時候就是能排列等級秩序來。去年引發爭議的“孔雪兒被嘲笑不會吃魚子醬”就是一例。

《寶藏般的鄉村》中,華少言語間總是針對孔雪兒沒吃過魚子醬、不會吃魚子醬,這本來已經很不尊重人了,沒吃過昂貴的魚子醬又有什麼呢。

更過分的是,華少等幾個男藝人在慫恿孔雪兒舔魚子醬,雖然這是推薦的吃法,但觀衆的感覺是,他們似乎就是想消費女藝人,讓她在鏡頭前伸舌頭然而再被惡意解讀。

在衆人注視下,在“舔幾粒”的聲音中,孔雪兒對着魚子醬,還是選擇一口吞下。

華少、費啓鳴、熊梓淇就沒完沒了地在笑孔雪兒。

坐在孔雪兒身邊的任賢齊怎麼就一言不發還扭過頭去呢?吃過什麼沒吃過什麼怎麼吃,這到底有什麼重要的,節目主旨是推薦各地有名的特產,就專注食物本身不好嗎?

每當這類事情發生觀衆感到不舒服的時候,問題就能立刻被混淆成“觀衆喜歡上綱上線”。可是爲什麼很多引發爭議的綜藝場景都跟現實裡那麼相似?一部分人對另一部分人的施壓方式,恰恰就是生活中我們都見過都厭惡的那種。

讓人不舒服的不是“整蠱”或“開玩笑”,而是這些 過程中,人們都能那麼自然地做 出實際上在欺負人的事情。生活裡職場上,按什麼思路欺負人、欺負誰最沒後果,那些人完全都心裡有數吧?

~更新的文章總是被大家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