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拯救受虐兒 長庚首創「一段式兒保門診」4月上路
▲幼兒園日前爆發集體虐童,小朋友的手臂、小腿等多處地方都有不明瘀傷。(圖/記者楊佩琪翻攝)
社會講求文明,但有些人對待孩童的手法卻一點也不文明。根據內政部統計,兒虐通報人次10年暴增3倍,醫師臨牀觀察更發現,危重症兒虐童,15年來暴增5倍。爲了揪出更多兒虐黑數,林口長庚將成立全臺首個「一段式兒保門診」,現已進入前置準備期,預計4月1日正式開診。
「10幾、20年前,兒虐的方式比較單純,頂多就是打、打傷、打死。」一手促成兒保門診成立的林口長庚兒童重症加護科主任夏紹軒表示,但近年來卻發現兒虐方式越來越「多樣」,除了毆打外,還有下毒、不當飲食或者刻意疏忽,有些家長甚至會刻意捏造謊言,避免被通報。
▲腳上的青紫到底是瘀傷還是胎記?單一次看診很難分辨。(圖/示意圖/公關提供)
夏紹軒提到,過去在診間曾遇到小孩手臂上有一大塊紫色痕跡,「看起來像是瘀傷」,但家長卻堅持這是胎記,就算只要等2天看胎記有沒有變色,就知道家長是否說謊,「但他的傷勢太輕,不好收治住院,也沒有一個完善的追蹤機制,之後也只能不了了之。」
「很多疏忽或虐待造成的傷勢不會馬上顯現。」夏紹軒再舉例,有些骨頭的裂傷,要等一個禮拜X光才能看出異常,這時家防中心若沒有幫忙緊急安置,又讓孩童回到原生家庭的話,可能不利傷口復原,孩童也會繼續暴露在高風險中。
林口長庚副院長、兒科醫師黃璟隆也表示,近年來兒虐的情形越來越多,「但這是一個跨科、跨領域的東西」,現在林口長庚已針對兒保建立跨團隊Line羣組,裡面有急診科、骨科、兒科、神經外科、社工、心理師、個管師等成員,「只要急診通報是兒虐,就會協調相關科別醫師討論治療方式」。
▲門診也是揪出受虐兒的好時機。(圖/夏紹軒醫師提供)
此外,遭受兒虐的孩童除了身體創傷,還會留下一輩子的心理陰影,只能待後續心理輔導、創傷治療幫彌平,這也是全臺在執行兒保上,最缺乏的一塊。黃璟隆提到,雖然目前林口長庚已有心理師、各館師介入治療,「但有了一段式門診後,相信成效會更好」。
一段式兒保門診主要運作模式爲何?黃璟隆解釋,目前已選定急診空房作爲固定診間,並投入300萬元,陸續採購蒐證、錄影設備,「以後只要收到兒虐個案,就可一次蒐證完成」。
固定診間的另一好處爲保護病人隱私。黃璟隆提到,過去若發現性虐待幼童,就要帶到婦產科檢查,每多跑一個診間,對病童的心理負擔就越大,「4月正式開診後,會改成由醫師來找病人的方式,讓病童可以在安全、隱匿的空間接受治療」。
▲一段式兒保門診診間將設立在急診大樓。(圖/記者嚴雲岑攝)
目前除了林口長庚外,臺大醫院、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都有類似的兒保門診。被問到與兩家醫院最大區別爲何?黃璟隆表示,一爲「一段式門診」,二爲「資源共享」。
黃璟隆提到,林口長庚已與桃園市社會局合作,只要接獲兒虐通報,都會轉到林口長庚治療,革新小組也會在3年內編列3000萬元預算,提供全臺想做兒虐的醫師、社工,甚至檢察官、警察、保母等兒保訓練,未來也計劃與警察大學、法官一同編列兒保教材,讓兒保觀念深入社區,揪出更多疏忽或高風險家庭,幫助兒童平安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