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用史詩照亮時代

字數:1743字,聆聽閱讀時間:約16分鐘

-有音頻,更精彩-

(點擊音頻,即可收聽)

主播

淡墨花

在漫長的大唐文化歷史中,總會有那麼幾個詩人,他們走出泛黃的書卷,走出亙古的歲月,走到我們的眼前。一袖清風,一抔淨土,便滋養出了他們獨特的個性品格。

久居鹿門,臨江泛舟的孟浩然,是“紅顏棄軒冕,白首臥鬆雲”的高潔隱士;雲遊四海,冠蓋京華的李白是“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的翩翩謫仙;而存於亂世,顛沛一生的杜甫又是怎樣的呢?

說起杜甫,我們對他的印象似乎除了填滿整個中學時代的一首首長詩,就只有網上流傳的那張被“再創作”千萬次的畫像了。無論是腳踏單車,還是揮刀切瓜,畫中的詩聖杜甫都能夠毫不違和地過起現代人普通瑣屑的生活,顯得十分滑稽。於是,我們便以爲杜甫也不過如此,他其實也是個可以讓人隨意調侃的普通人。

其實,他並非如此。

其實,那一貫緊鎖的眉頭,是凝聚了抹不開、化不去的憂愁。那飄飄乎乎的清髯、微微上眺的雙眸,不過是要能夠遙望整個天下的離合悲歡。

數不清經過多少晨露細雨的澆灌,多少芸芸生靈的呼喊,多少苦澀眼眸的期盼,才讓歷史等到了這麼一個杜甫。

在相當一部分的詩作裡,他總是用着或壯闊或婉轉的詩意筆觸,勾勒出一幅幅靈動可人的江山圖景。無論是萬里橋西、百花潭北,可以看黃鸝翠柳、錦城雪嶺的草堂,還是有着層層白雲、翩翩歸鳥,可以登高望遠、一覽衆山小的巍巍泰山,亦或是有着皎潔月光、晶瑩夜露,可以聽戍鼓聲斷、孤雁長鳴的遙遠異鄉。

在他的詩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古時的壯麗河山,而且能夠感受到他獨特的精神品質。

杜甫生於盛唐,然而國家逐漸衰敗,社會動盪;杜家是個世代仕宦家族,爺爺杜審言“文翰顯時”,自己卻仕途坎坷。加之社會底層生活的浸染、傳統儒家經典文化的滋養,他養成了多重性格。一方面,他志存高遠、滿腔抱負,秉持着所有文人對於家國天下的社會責任和使命擔當;另一方面,他積極進取、永不言棄,有着普通勞動人民對於人生理想的執着追求和不懈堅持。“騎驢三十載,旅食京華春。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爲了理想,他常常騎着毛驢,踏月而起,乘月而回,數次干謁權門,多方請求舉薦,只爲尋一個伯樂,求取功名,夢想“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然而現實殘酷無情,杜甫曾淪落到“賣藥都市,寄食友朋”的地步。但他卻始終不曾停下過追求的步伐,不論青絲白髮,只待有朝一日,力圖實現其政治抱負,報效國家。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曾經,我不能理解,古人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杜甫自己的茅屋尚且不蔽風雨,又怎能做到心憂家國、兼濟天下?

見識過白骨遍野的悽慘景象,經歷過國破家亡的悲傷絕望,在那個亂世,縱使滿鬢蒼蒼的老漢、老婦,只因戰爭需要,也被迫服役,不得不奔往前線!更爲可恨的是,百姓哭聲嗚咽,豪門酒肉言歡!僅從“三吏三別”的描述中就能感受到巨大的痛苦,對受苦受難的百姓產生惻隱之心,親歷這一切的杜甫將會怎樣沉重地心憂天下?朝政黑暗,戰爭殘酷,生活困頓,顛沛流離的杜甫卻依然憂國憂民,一腔熱血心繫天下百姓,其深沉的愛國精神每每讓我感動不已,深深震撼!

杜甫是時代的鏡子,既照出了人們對祖國如畫江山的熱愛,也照出了那個特殊時期萬里江山下隱藏的悲傷和苦痛。我們發現,在他的心中,即使自己的艱難困苦痛徹心扉,但與天下人相比,也可以淡然略過。於他而言,天下人的艱難困苦纔是真的艱難困苦。他有着一份文人儒士的高貴尊嚴和高尚情操。家國天下、蒼生黎民始終牽絆着他,他用一生的精力,滿腔的心血,關注民生疾苦,書寫世間離亂。

縱使最終“虛負凌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恐怕也不悔曾有過“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期盼,這便是杜甫,這便是在爲天下蒼生吶喊的同時還追求着“語不驚人死不休”的一代詩聖。他以史詩書寫時代,以生命摹畫理想。他以百姓的悲苦生活和自己對國勢的擔憂勾線,用滿腔的愛國熱情暈色,繪出一卷望天下太平、盼國泰民安的瀝血之作,成爲聞一多所言的:“四千年文化中最莊嚴、最瑰麗、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歷史的長河緩緩流淌,時至今日,杜甫的文章仍光芒萬丈,讓人讀之久徘徊,掩卷長嘆息。同時,杜甫憂國憂民、心繫天下的愛國主義精神也同樣“光焰萬丈”,照耀古今。

作者 | 轉載於知識強國-鄭州大學餘明珠老師

主播 | 淡墨花

投稿 | wangyw1027@163.com

入羣學習 | 微信(15116151869)

圖片 | 部分來自花瓣網,如有侵權立即刪除

文字內容 | 文章內容爲原創,未經許可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