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魂.薪傳夢 陳甫強覓接班願得有心人

陳甫強(前排右一)曾帶領學生們返回他的祖籍地浙江東陽,考察螺鈿工藝發展。(陳甫強提供/邱立雅竹市傳真)

陳甫強父親來自大陸螺鈿技藝重鎮浙江東陽,他承襲父親的技藝,但隨着師傅紛紛凋零,此項技藝卻未受到國家重視,原預計去年退休的陳甫強,仍創作不輟。他也曾想前往大陸發展,尋求再起機會,卻因疫情受阻。提起這一生的志業,陳甫強即使孤軍奮戰萌生退休念頭,仍一肩扛起傳承責任。

陳甫強的工作室掛着「民族薪傳螺鈿工藝升甫工房」牌匾,「升」來自父親的名字陳志升,陳甫強自己也用一生守護螺鈿技藝,終於在2019年獲得新竹市政府依據《文化資產保護法》第91條,將螺鈿工藝登錄爲竹市傳統工藝,認定陳甫強爲保存者。

雖然承擔保存螺鈿技藝的責任,陳甫強卻十分憂心後繼無人,他感嘆,螺鈿工藝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精神與耐心才能學成,但現代社會追求速成,鮮少有人願意投入,即便他開班授課,也難找到接班人才。陳甫強最近將與新竹監獄合作教學,讓他自嘲說:「以後想學螺鈿只能到監獄了。」他不諱言說,自己過去開班授課有諸多條件限制,如今面對現實也只能稍稍妥協。

眼見螺鈿工藝未受臺灣政府重視,陳甫強心懷西進大陸做最後衝刺的夢想,曾帶着學生們返回東陽,踏查當地螺鈿工藝發展,同樣從事螺鈿工藝的三弟,也在數十年前便返回母親的出生地廣東,把輾轉從東陽、香港、臺灣的螺鈿技術帶回大陸,事業發展得有聲有色。

言必稱東陽的陳甫強,對父親的故鄉充滿懷想,即使香港出生、臺灣長大,只踏上過東陽土地3次的他,提及東陽是處處優秀樣樣好,甚至飲食習慣也貼合東陽。一走進陳甫強的工作室,最顯眼的不是螺鈿工藝品,而是架在工作臺上1條大得驚人的火腿肉。

陳甫強自豪表示,「金華火腿出東陽」,每年立冬至立春,是火腿製作的最佳時機,工作室那條大火腿就是他去年底親手製作,抹上厚厚1層鹽,等待風乾發酵。火腿旁則放着1盆鹹魚,醃漬手法來自母親的故鄉廣東。

信手拈來都是中國文史典故的陳甫強,內心飽含對大陸的憧憬,兩岸對傳統技藝重視程度的落差,讓陳甫強相當失落。曾想過西進大陸發展的他,因疫情阻絕,暫時中斷他一拚再起的念頭。

在工作室弓着背仔細打磨雕琢貝殼的陳甫強,即使已屆從心所欲之齡,憑藉50多年來累積的經驗、記憶與手感,仍然熟練可靠。在臺獨自扛起螺鈿工藝責任,讓他嘴裡喊着想退休,卻仍抱持重新擦亮螺鈿工藝招牌的渴望,如同那一片片打磨得幼滑細亮的貝殼,鑲嵌在木器裡,依然閃閃發光耀眼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