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股王何日君再來

文/先探投資週刊電子指數於一九九五年納入二○類股當中,至今不僅是最主流產業,成交比重常年超過五成,當中股王爭霸戰,儼然是電子產業興衰史縮影

【文/黃俊超

六○年代水泥、紡纖塑化類股都有過獨領風騷的風光時代,七○年代則由金融與資產接棒,一舉將指數推向一二六八二的歷史天價。曾經,國壽來到一九七五元,彰銀、一銀、華銀、北商銀、開發、臺火華園等,都是千元俱樂部成員,回頭看,輝煌年代早已煙消雲散,留下的歷史足跡,見證着神話般的臺灣奇蹟。

股王寶座易主迅速

曾幾何時,五○元門檻對金融股竟是如此高不可攀,甚至連三○元的攻防都是步履蹣跚。然而產業終有興衰輪替,電子股從八○年代中期開始,搶佔報章雜誌版面,也攻下具象徵性地位的股王寶座,且一坐就是十六年;不過電子產業主流更迭相當迅速,常常位子還沒坐熱就被篡位,看似無情卻也讓臺股活力加倍。

一九八七年,光寶科成爲第一檔上市的電子股,然非屬主流,且上市家數不多,並不成氣候;不過包括聯電於九二年、鴻海於九三年、臺積電於九四年等重量級公司掛牌,至九五年後,掛牌家數迅速增加,且電子產業成爲外銷主力,市場籌碼開始偏向電子,霸業就此展開。

天堂落入凡間

快轉來到一九九七年,當年爲主機板大廠華碩股價於四月衝上八九○元的歷史天價,正式取代國壽登上股王寶座,不過在位時間僅有短短的兩年;廣達於一九九九年六月,以八五○元的高價奪下王座。華碩與廣達的崛起,宣告臺股新世紀,電子股正式升格成爲主流。

但是,高科技產業多不僅多變、複雜,且必須要面對的是全球市場的考驗。當新產品問世,只要是跟不上腳步、決策錯誤的公司,馬上面臨被淘汰的生死關頭,並且血淋淋的直接反應在股價上。難有人或產業永遠都朝向正確的道路邁進,也讓電子產業很難出現連續性的榮景,股王寶座常沒坐熱,就已經被趕下來了。

二○○二年一代拳王聯發科崛起,至今三度奪下股王寶座,一手打造中國山寨機市場,雖然因智慧型手機崛起而落難,但是今年渠道市場終於爆發,Edge(即2.75G智慧型手機)需求迅速成長,爲營收成長的主要動能之一,且二度上調出貨量,雖然仍受質疑,不過能否重返榮耀就讓股價來說話吧。

大立光事隔多年後,今年重新奪回股王寶座,在光學元件領域技術仍舊是第一把交椅,雖然今年上半年獲利表現低於預期,不過下半年在蘋果訂單加持下,加上智慧型手機仍舊是未來數年趨勢,若是沒有新型態的電子產品問世,則應該仍能坐在股王位子上一段時間。

電子股坐上股王至今的十六年當中,從代工轉型品牌宏達電,就包辦了其中四次,一度等同於王者代名詞,也是臺灣品牌的大光榮時代。無奈面對蘋果的強勢品牌,加上三星全面性爆發的夾擊,股價在去年登頂、卻也腰斬,今年財測下修,法人所給予的目標價也同步用力砍,一字頭已是不遠。

配息是低價電子股的武器

高價股如果無法拉開本益比,則低價股就很難有比價空間出現,當現階段爭奪股王寶座的電子股,都必須要面對景氣前景難測的現實,則低價電子股所能夠獲得的關愛眼神,恐怕會變得更加渺小,然而,當投資迴歸到最基本面,夢想反應空間受到壓縮,獲利與配息就成爲股價的最大護身符

臺積電自二○○六年起,每年的現金股息都超過三元,除了受到金融海嘯影響,曾於○八年一度跌至三六.四元,不過其他時間幾乎都是站在六○元之上,也就是殖利率幾乎都能夠維持在五%上下。當電子業一旦高成長優勢不再,進入了穩定成長期,能配息給予股東,將會是投資選項中的重要環節。

龍頭股做出示範,低價股也可從善如流,上期《先探週刊》列出目前股價二○元以下,卻能夠連續三年配發現金股息高於一元的公司,當中其實有不少的電子股,例如網通智邦、連接線器的禾昌通路的增你強、系統整合的中菲等,另外IC設計的虹冠電業績、配息也屬穩健可留意。

本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686期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的當期內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