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商業應便民暖心

作爲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地鐵站的商業發展不僅爲市民日常生活帶來便利,也爲城市商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當前,多地對有條件的地鐵站進行了商業開發,設置便利店、文創店等便民設施,比如天津地鐵推出了便民寄存櫃,鄭州地鐵設置了早餐配送點等,還有城市計劃試點“免洗快剪”、麪包店等業態,以加深車站與城市服務功能的融合。

地鐵站具有天然的客流優勢,將商業設施融入站點,是對城市空間的高效利用。“即買即走”的消費模式符合通勤乘客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既節省時間,又提升出行體驗。不過,新鮮事物也帶來新困擾。地鐵站人流量大、空間相對封閉,有的站點商業區人員過於集中,導致通行速度下降;有的貨櫃補貨不及時,成爲擺設;部分區域售賣食物又與“禁止飲食”的規定形成尷尬對照。

地鐵便民服務要想真正暖人心,需在精細處下功夫。商業開發必須在堅守安全底線的前提下,科學佈局。地鐵公司應加強審覈評估,結合站點客流量及周邊環境,合理規劃商業業態,避免重複建設或客流過於集中,確保便民服務設施既能滿足需求,又不影響乘客進出站秩序。

長遠看,地鐵公司還需通過定期開展消費者需求調研等,及時調整商品和服務內容,針對消費者需求,引入智能技術,如無人餐車、智能鮮飲站等,提升乘客購物體驗;應加強對商戶的監管,確保食品安全和環境衛生。比如,可以引入多元化商家和品牌,通過不同經營主體在市場中良性競爭,倒逼提升服務質量。

地鐵商業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在安全、秩序、效益、需求等多方面進行平衡和協調。地鐵公司和相關經營主體應積極採取措施,推動地鐵商業可持續發展,爲乘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適的出行體驗。 (作者:翟子豪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