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鳴槍起跑在即 銀行靠「信賴」取勝

電商蓬勃發展銀行業與電商業者搶食第三方支付大餅。(圖╱示意圖╱翻攝自網路

記者蔡怡杼臺北報導

臺灣金融業過度競爭、ATM與便利商店共生充斥各大街小巷,加上信用卡消費便利,臺灣先天是否有空間發展第三方支付產業充滿疑慮?即使我國催生了獨步全球的第三方支付專法,但不開放信用卡儲值電子支付帳戶,且禁止利誘存款下,在後天失調下,我國也是否真有能力誕育臺版Paypal、支付寶

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第三方支付)15項子法目前正在預告階段,預計月底確定全數條文金管會將在5月起開放業者申請設立第三方支付機構,預料銀行業與電商業者間的大戰正式進入白熱化階段。

合庫副總陳美足表示,商業交易行爲改變,就會有新型支付工具需求的產生,過去我國以實體商店消費爲主,對遠距支付的需求不強,然而,隨着電子商務的發展,買方賣方兩方看不到,無從瞭解對方,因此,存在「信賴」風險,纔會有第三方支付機制的產生。

中國大陸第三方支付蓬勃發展。(圖╱東森新聞

第三方支付機制主要來自美國paypal,在中國大陸迅速發展,國人耳熟能詳的品牌包含支付寶、財付通、快錢等。

陳美足分析,「第三方支付的發展與一國的幅員遼闊以及支付工具相對有限有關」,以中國大陸來看,當地金融服務相對臺灣匱乏,銀行據點普及度不如臺灣,不是每個民衆都有在銀行開戶,讓第三方支付在當地蓬勃發展。

臺灣擁有超過30家銀行,若包含信合社、農漁會以及中華郵政後,全臺廣義的銀行據點約近5900處、ATM更多達2.7萬臺,相當於一家銀行服務3800多人、一臺ATM服務850人,加上金融卡、信用卡支付便利,還有eATM、全國繳費網等新型態支付方式,在支付上,臺灣民衆不僅選擇方式多元且相當便捷。

我國支付工具便利且多元的優點成了發展第三方支付的絆腳石,但陳美足強調,「第三方支付在臺灣不會沒有發展的沃土」。

▲電商蓬勃發展,銀行業與電商業者搶食第三方支付大餅。(圖╱示意圖╱翻攝自網路)

陳美足說,電子商務快速崛起,交易的國界線已逐漸模糊了,除了國內交易外,買賣家都朝海外發展,在無國界的交易環境,更需要一個公正第三方擔起買賣雙方交易安全、確認商品品質的責任。同時,soho族、創意產業等新創事業崛起,這些微型新創事業若有一值得「信賴」的第三方支付機構擔任中間者,會讓買賣雙方在無實體交易中更具安全性

「信賴是銀行在第三方產業所扮演的關鍵定位」合庫副總陳美足表示,我們不急着擔任第三方支付業者,銀行切入第三方支付主要從電子商務金流需要什麼出發,着眼金流服務,至於其他的我們不是那麼在意,例如是否經營商城,這又涉及另一種服務了。

陳美足表示,「信賴」爲銀行的根本原則,其次,條例的名稱爲「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本身即着眼於「支付」,也就是,支付過程責任的釐清、交易安全等,這些纔是產業發展的重點,這也是銀行公會在制定子法時手中的原則。

▲中國大陸第三方支付蓬勃發展。(圖/翻拍自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

至於第三方支付正式鳴槍起跑,是否將陷入銀行與電商業者間的大混戰?陳美足直言,「社會應該是分工的,即使要跨業經營,也必須先衡量自己是否有實力」,即使第三方支付業者資金帳戶仍需信託,金流最終還是回到銀行端,這就是銀行在第三方支付應該扮演的角色。

合庫副理謝煥宗補充指出,如中國大陸支付寶,在獲得買賣雙方的認可下,金流可以獨立,不過,其中仍缺乏公正第三者的信賴機制,當買賣出現出糾紛時,第三方支付業者同時擔任球員裁判的身分遭到質疑。因此,在當地主管機關要求下,也要求母公司阿里巴巴另行成立一金融機構「螞蟻小微」。

謝煥宗表示,我國推動第三方支付專法也是着眼於此,爲補強電子交易上的信賴感,例如包裹到貨時間點、產品與實際有落差、甚至贗品等,因此,由銀行擔任公正第三者,即使電商業者接受民衆儲值帳戶的資金也必須交付信託,如此,纔會有利P2P交易有更蓬勃的發展。

▲中國大陸第三方支付蓬勃發展。(圖/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