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艦隊駛入臺灣海峽 寶島轉危爲安

ICRT在疫情期間清空電臺仍維續播音。(ICRT提供)

二○○八年的臺灣,要是有一家廣播電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二十四小時,完全以英語播出,完全沒有廣告,整天放搖滾樂、古典音樂、排行榜流行音樂、爵士樂、西部鄉村音樂、黑人靈魂音樂;週末轉播NBA職籃、大聯盟棒球、冰上曲棍球;每個整點,都播五分鐘新聞與氣象;音響效果佳,主持人DJ話少,那該有多好?

沒有,二○○八年的臺灣,沒有這樣的廣播電臺。沒錯,我們有個英語電臺,叫做「臺北國際社區電臺」,簡稱ICRT。不過,這電臺廣告多到讓人抓狂,這電臺DJ廢話特多,好像個個都是口水佬。

然而,不管你信或不信,臺灣曾經有過上面所說的夢幻英語電臺,而且,大半個世紀前就有了,但是,在三十年前,這電臺就打烊走人,把設備免費送給臺灣,成立了現在的ICRT。

這電臺,就是美軍電臺,英文全稱爲「American Forces Network Taiwan」,簡稱「AFNT」。現在四十歲以下的臺灣居民,可能壓根不知道有這家電臺;就算聽人說過,也僅止於聽說而已,不會曉得當年這電臺有多神。

美軍電臺,是臺灣歷史一部分。要講美軍電臺,就得先略說美軍駐臺。本文分期刊載,先講講當年在臺美軍遺事,接着再敘美軍電臺詳情。

中國現代史上,有句擲地有聲名言:「西安事變救中國共產黨,朝鮮戰爭保中國國民黨」。話說民國三十八年政府遷臺之後,風雨飄搖,朝不保夕,老共渡海攻臺,只是時間早晚而已。

當時的美國駐臺外交官高立夫(Ralph Clough),後來在其知名著作「Island China」當中提到,一九四九年底,美國國務院曾通知美國駐遠東地區相關外交人員,臺灣陷落已是不可避免之事,美國駐外單位應提早因應此事。

人算不如天算,一九五○年六月,韓戰爆發,美國第七艦隊駛入臺灣海峽,臺灣就此轉危爲安。之後,美軍源源而來,在民國四十年代末期冷戰全盛時期,駐臺美軍超過一萬人。

在臺美軍又分兩種,一種是派駐在臺,包括臺北的美軍顧問團、美軍協防司令部,但箇中大宗仍爲臺中清泉崗空軍基地(美軍稱爲CCK基地)。另一種在臺美軍,則爲赴臺休假之駐越美軍。一九六八年,駐越南美軍人數達於最高峰,多達五十四萬人,相當於臺北市當時三分之一人口。一九七三年元旦,老美和北越達成停火協定,開始撤出駐越美軍,但駐越美軍人數仍極可觀。

這批駐越美軍,定期會往東南亞其他駐有美軍國家休假,泰國曼谷、菲律賓馬尼拉、臺灣台北、基隆、臺中、高雄,皆爲目標。

兩起美軍加起來,成就了臺灣若干都市裡若干街道的繁榮。例如,臺北的中山北路、臺中的自由路、高雄的七賢三路、基隆的忠一路。(摘自2008年11月中國時報記者王駿《我見我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