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經濟“高飛”尚需打通堵點

各地紛紛出臺政策發力產業鏈上下游、龍頭上市公司被投資者踏破門檻……2024年以來,低空經濟成爲被頻頻提及的熱門話題。對於低空經濟未來發展,在7月8日舉行的2024空天信息大會暨數字地球生態峰會上,多位與會專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認爲當前終端有效需求不足,商業模式亟待完善。發展低空經濟仍有不少堵點需要打通。

合理籌劃發展

“低空空域管理是發展低空經濟無法迴避的話題。”國家空管委辦公室原副局長杜強介紹,我國空域管理改革共有四條脈絡,分別是航路航線管制指揮移交、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空域精細化管理改革、空域管理法治化建設。

中國民航局副局長韓鈞此前表示,民航局將與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一起加快推動低空空域改革落地見效。

“綜合來看,搭建低空經濟體系有四個必要條件,包括空管技術能力,軍、民、地三方協同協調能力,空管運行保障能力以及低空領域頭部企業能力。”北京東進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張寧表示。

作爲戰略性新興產業,低空經濟產業鏈條長,涵蓋航空器研發製造、低空飛行基礎設施建設運營、飛行服務保障等領域,既包括傳統通用航空業態,又融合了以無人機爲支撐的低空生產服務方式,在工業、農業、服務業等領域應用廣泛,對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備受各地政府青睞。

“地方政府籌劃發展低空經濟,要處理好經濟效益和綜合效益的關係。”杜強認爲,低空經濟在短期很難見到明顯成效。發展低空經濟要有合作意識,地方政府不能貪大求全,產業鏈上中下游均想涉及,要根據當地資源稟賦和經濟條件確定自己的定位。

對於低空經濟領域的有效需求,杜強表示,低空經濟通航作業飛行時間由2010年的14萬小時增加到2023年的137萬小時,儘管有近十倍的增長,但並未達到預期。終端需求釋放有賴於通過低空飛行器改造、產業升級,創造出新的業態。張寧表示,交通屬性只是低空經濟的一個方面,要重視其爲各行各業帶來的新發展,探索出具有穩定商業價值的模式。

完善數據體系

“發展低空經濟,地方政府需要做好安全評估,制定相應的防護策略。”張寧表示。

當前,低空經濟發展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以無人機高程數據爲例,“有些企業報的是常壓差,有些報的是GPS高度,基礎信息都不一致,無法開展高密度飛行,進行精細化管理。”張寧介紹。

低空飛行管理催生出對空天信息數據的需求。“當前,低空經濟發展存在一個供需矛盾——人口越密集的地方飛行需求越多,而試點地區大多集中在城市郊區和鄉村地區。”中科星圖智慧科技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郭國龍說,更高密度的低空飛行器管理,需要數字化三維模型提供更高精度的保障。

郭國龍介紹,中科星圖在前期低空通航產品及項目基礎上,研發了面向低空經濟的“數智低空大腦”產品,可以實現低空活動三維仿真、低空態勢實時感知、低空航線智能規劃、低空交通協同管理、低空智能碰撞檢測等核心能力,支撐低空安全保障和服務。

“我們基於數字地球提供的面向低空場景全量時空數據資源體系,包括影像數據、電子地圖數據、地形數據、氣象數據等,可以實現航站、航路監測以及短臨預報等。”郭國龍說,通過低空監測技術以及城市現有通信網絡,可以實時獲取飛行器的位置、速度、高度等關鍵信息,確保飛行活動的透明化和可追溯性,並對飛行器的運行狀況進行實時分析,對潛在的安全隱患進行預警和處置,確保飛行活動順利進行。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