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消費、新能源,反轉邏輯逼近!

本週地產板塊領漲大盤,跟一週之前悽悽慘慘的狀態完全反轉。

主要原因是外媒報道,高層將設立一個房地產基金,籌集最高達3000億元資金收購爛尾樓,協助開發商解決債務問題。

這項由中國央行支持的基金,初期由國有的建設銀行出資500億元,並由中國央行撥出300億元再貸款。

如果這個模式可行,其他銀行也將跟進效仿,目標是籌集2000億元至3000億元。

基金將用於購買未完工的房地產項目並完成建設,之後作爲政府推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一部分出租給個人。

這項房地產基金將支持10多家開發商,包括陷入債務困境的恆大集團。

另外,多地也傳出二手房指導價明顯放鬆的信息,貝殼統計的7月全國首套房貸平均利率4.35%,二套爲5.07%,分別較上月下降7個、2個基點,平均放款週期25天,較上月縮短4天。

隨着放鬆政策加碼出臺,相信未來2-3個月地產銷售將迎來一個比較明顯的回暖。

在上週的文章中,君臨便指出——

“這個時候最好保持耐心。

有經驗的、勇敢的投資者,可以抄底地產鏈上的優質公司,優選建材、家電、家居板塊。

膽子小一些的,可以拿着食品飲料、消費醫療、大金融板塊。

泡杯下午茶,耐心等待通脹回落之後,週期下游的業績大反轉行情,這是價值投資者不應錯過的機會。”

沒想到這麼快就應驗了。

今天的文章,我們就這個話題繼續深入。

1

我們曾分析過,上半年的核心主線是兩條:

國外,俄烏戰爭導致通脹再起,上游資源股的漲價和下游消費股的成本高漲;

國內,疫情封控導致消費低迷,地產、大衆消費、非新冠醫療板塊,收入大幅下滑,而製造業受影響較少,並在出口助力下業績亮眼。

但下半年,行情很可能反轉。

國外,俄烏戰爭的常態化使得邊際風險減少,一些供應鏈問題逐漸得到改善,比如最近俄烏土三方達成協議,讓滯留烏克蘭的糧食可以經黑海出口。

美國加息逐漸上升爲新的主線,加息導致經濟衰退、消費減少、通脹風險解除、上游的資源股開始下跌。

截至7月中旬,原油、銅、鋁的價格自3月高點已分別下跌超過20%、30%、40%。

因此,下半年押注通脹下行的消費板塊,將是勝出的一大邏輯,而出口製造業將出現較大的風險。

國內,政府吸取了上海的教訓,通過常態化防控機制來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

比如15分鐘核酸採樣圈,在一線城市和人口千萬以上的大城市,現在幾乎都在實行“最短48小時、最長7天”一次的核酸檢測。

這就使得疫情能及早發現,及早控制住,類似上半年的困境,應該不會再犯了。

另外,今天首款國產新冠藥獲批,防疫又多了一個重要的武器,未來相信社會對病毒的恐懼將逐漸變輕,這對消費板塊同樣是一個大利好。

這也是今天旅遊酒店板塊大漲的核心邏輯。

那麼,哪些消費板塊最值得看好呢?

君臨認爲,主要是以下幾條邏輯線——

第一,從需求端看,由於當下社會失業率還比較高,大衆消費復甦緩慢,因此服務於有錢人的細分板塊最值得關注。

比如白酒、免稅店、化妝品、醫美、消費醫療等板塊,像眼科、牙科、生長激素等行業,邏輯跟醫美類似,有望率先迎來複蘇機會。

尤其是醫美、消費醫療,暑假剛好是學生“摘鏡潮”、“整牙潮”的消費旺季,值得重點關注。

另外,暑假旅遊也將帶來餐飲業的復甦,滷製品、調味品都將迎來業績的反轉。

第二,從供給端看,通脹回落將給成本敏感的大衆消費品帶來業績改善的機會。

這些板塊包括:食品飲料、家電、傢俱、文具、紙製品、紡織服裝、汽車零部件。

這裡的食品飲料,通常不包括白酒,畢竟白酒的毛利率太高了,成本不是關注對象,相反,毛利率越低的受益程度越大。

一般的食品飲料,像調味品、滷製品,農產品的成本超過了40%,像飲用水,瓶子的成本比水的成本更高,而瓶子是石油煉製的化工品。

其它的家電、服裝等,銅鐵金屬和塑料、化纖等石化材料的成本佔比也很高,一旦通脹成本下降,都會迎來業績的爆發。

而航空、快遞等交通行業,也將顯著受益於能源降價。

這樣看,高端消費更受益於經濟復甦,大衆消費更受益於通脹消退,到底誰的機會更大呢?

有券商研究了歷史上PPI-CPI剪刀差收斂的類似行情,認爲下半年的這波機會跟2015年1月-12月、2019年4月-10月的基本面比較相似。

在這兩個時期,都出現了豬價上漲而核心CPI穩定、PPI回落、剪刀差收斂的一系列相似因素。

核心經驗就是:

第一階段:交易豬週期的上行,持續1-2個月。

(今年6月豬價明顯上漲,截至7月18日養殖板塊6-7月上漲超過25%,顯著高於其他消費行業。)

第二階段:由於成本緩解帶來的利潤率改善更爲確定,市場交易通脹消退邏輯,成本項敏感的家電、食品、日用品等大衆消費開始跑贏。

第三階段:消費回暖趨勢明朗,白酒、醫美、化妝品等漲價能力強的板塊後來居上。

另外,今年啤酒和家電板塊也出現了明顯的漲價潮和高端化趨勢,以冰箱/集成竈/清潔電器爲例,截至6月三者價格分別較年初上漲10.5%/5.9%/11.9%。

當然,每個階段基本面形勢有差異,邏輯也會有差異,這裡僅供參考。

2

新能源和汽車等賽道股,當然也受益於內需復甦和通脹下行這個大邏輯。

但是,這些板塊始終要面臨三個風險點,不得不提防:

第一,估值太貴。

經過5、6月的上漲,賽道股的估值和交易擁擠度已經重新回到了歷史最高位,只有短線韭菜纔敢去接盤了。

第二,產能過剩。

由於過去兩年上馬的產能將陸續投產,光伏和新能源車的上、中、下游將分別在三季度、四季度、明年一季度,逐漸進入到產能過剩階段。

第三,出口萎縮。

這是最大的風險,當下已經進入交易邏輯。

本週,意大利總理德拉吉辭職,歐洲政治再度陷入動盪,動盪的背後反映的是意大利將陷入債務危機的困境。

在美國加息的大背景下,歐洲債務危機正迎來2009年之後的2.0版本。

在十年前的“歐豬五國”風波中,規模較小的希臘率先爆雷。儘管當時歐元得到了維繫,但希臘還是發生了主權債務違約。

眼下,意大利的債務危機要比當年的希臘複雜得多。

首先,意大利政局四分五裂,隨着總理辭職,迫在眉睫的問題根本沒人來解決。

目前,意大利的債務約佔其國內生產總值的150%。今年6月,意大利的債務高峰甚至達到2.88萬億歐元。

相比之下,十年前歐債危機爆發時,希臘3000億歐元的債務就引發了主權債券投資者的恐慌。

其次,意大利是歐盟經濟第三大國,一旦出問題,波及面要大得多。

意大利的債務規模足以拖垮歐元區其他邊緣國家,其近3萬億歐元的政府債務規模,超過了當年其他歐豬四國的總和。

規模太大了,目前沒有任何國家敢於救助這個燙手山芋。

6月,意大利10年期國債收益率超過4%,這是自2014年以來的峰值,意大利的危機正在一步步加深。

那麼,在衆多的出口製造業中,哪些最受影響呢?

綜合來看,風險最大的就是消費電子、光伏、新能源車,三大行業。

最受衝擊的是消費電子板塊。

我國是世界工廠,其中佔有率最大的板塊包括手機、電腦,基本壟斷了全球的下游製造環節。

包括電子元件、光電子、芯片封測、面板、消費電子代工等產業鏈,2021年海外收入佔比均在40%以上,需要重點關注。

其次是光伏板塊。

光伏也類似,早已是我國出口大戶。

2021年歐洲、亞洲、美洲是中國光伏組件出口的前三大地區,佔比分別達到43.9%、29.8%、17.8%。

以去年的財報數據爲例,隆基綠能的海外佔比47%,晶澳科技佔60%,天合光能佔63%,陽光電源佔38%,晶科能源佔78%,錦浪科技佔53%。

不過光伏好一些的是,國內景氣度高,能對衝部分風險。

最後是新能源車板塊。

雖然我國的新能源車主要還是以內銷爲主,影響相對少一些。

但這兩年,我國新能源車出口也在大幅增長,尤其是特斯拉中國工廠建成投產後,其出口數量佔比最高達到30%。

特斯拉的零部件基本已國產化。

另外,我國的動力電池板塊在全球具有競爭優勢,歐洲、美國的汽車廠不管用的是中國的電池,還是韓國的電池,上游原材料也基本是來自中國。

以去年的財報數據爲例,寧德時代的境外收入佔21%,億緯鋰能佔50%,欣旺達佔47%,當升科技佔32%。

以2010-2011年的歐債危機爲例,當時出口佔比較大的電子產業鏈,海外衰退造成的衝擊就很明顯。

比如TCL科技、京東方A,從2010下半年開始即出現利潤負增長,2011年進一步擴散到深科技、環旭電子、中興通訊等企業,海外收入增速下降,有些甚至負增長。

當時出口製造業的股價表現也普遍疲軟,除了個別業績優秀的龍頭,基本上都是單邊下行。

參考:

研究報告:廣發證券-“此消彼長”系列報告(六):消費接棒製造,重估中國優勢-220719

研究報告:東吳證券-策略深度報告:高景氣賽道出口能否脫敏海外衰退-22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