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說短論長
核心觀點:
1. 都說長痛不如短痛。但經歷一年多的急劇調整,房企違約數仍不斷創歷史新高,地產風險甚至呈現出向居民端以及金融等諸多領域擴散的跡象。如影相隨的,當然是持續的經濟下行壓力和潛在的系統性風險。如此負反饋循環能否打破?整體經濟何時能迴歸正軌?
2. 儘管針對購房需求端的放鬆政策層出不窮,但“房住不炒”定位下刺激力度有限。疫情管控三年且還在持續,居民收入明顯受損使得本輪商品房銷售回升步履維艱。缺乏銷量的積極支撐,疊加前期監管趨嚴的影響,作爲高槓杆行業的地產現金流顯著惡化實屬必然。
3. 一年多來,各方都在摸索地產危機的處置方式,但無論資產轉讓還是債務重組,這些“慢”變量似追不上行業整體惡化的“快”變量。房地產的複雜性、系統性註定了若無政府信用的果斷介入,而僅靠市場力量難以扭轉風險趨勢。日、美的歷史教訓都深刻揭示這一點。
4. 展望未來,“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基調下,商品房銷售或邊際改善,但融資條件若無明顯變化,加之建安、債務等剛性支出,下半年房企淨現金流仍將顯著爲負,違約風險難有實質性收斂。當下拿地意願的低迷將對明年房地產投資及整體經濟形成拖累。
正文:
一年多來,各類糾偏政策層出不窮,但房企違約數量仍不斷創歷史新高。都說長痛不如短痛,那麼經過短期“陣痛”後,爲何地產風險還在向居民端以及金融等諸多領域蔓延?如影相隨的,當然是持續的經濟下行壓力和潛在的系統性風險。如此負反饋循環能否打破?整體經濟何時能迴歸正軌?
圖1. “陣痛”已一年,風險仍擡升
來源:Bloomberg,WIND,筆者測算
注:信用風險以中資美元債信用利差表徵。
一、房地產是短痛?
儘管針對購房需求端的放鬆政策層出不窮,但“房住不炒”定位下刺激力度有限。疫情管控三年且還在持續,居民收入明顯受損使得本輪商品房銷售回升步履維艱。缺乏銷量的積極支撐,疊加前期監管趨嚴的影響,作爲高槓杆行業的地產現金流顯著惡化實屬必然。
“保交樓、穩民生”,停貸數量已穩定在300餘樓盤,爛尾風險似有控制。初步測算,下半年融資環境若無顯著變化,平均每家上市房企仍將面臨約100 - 150億元的淨現金流出,銷售回款難以覆蓋到期債務的房企數目或維持歷史高位,不排除違約風險擡升的可能。
圖2. 房企仍入不敷出
來源:WIND,上市房企財報,筆者測算
二、房地產是長痛?
房地產風險爆發一年多來,各方都在摸索危機的處置方式。但無論是資產轉讓還是債務重組,這些“慢”變量似追不上行業整體惡化的“快”變量。房地產的複雜性、系統性註定了若無政府信用的果斷介入,而僅靠市場力量難以扭轉風險趨勢。上世紀90年代初日本房地產不良資產激增,政府早期寄望於市場自發消化,但行動遲滯引致後來長期的經濟低迷。美國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也有類似教訓。
表1. 風險處置中,但速度偏慢
來源:公司公告,筆者整理
房企深度受損將引致更多“長痛”。當前土地購置的收縮幅度遠超商品房銷售。尤其是違約和風險房企的銷售分別同比下滑72%和47%,但拿地降幅均超95%,未來可能出現無房可賣的窘境,諸多民企大概率退出市場。房地產市場的主要矛盾,或將由當下的供需雙弱逐漸轉向潛在的供給不足,並在更長時期擾動房價且拖累經濟。
圖3. 當前購地收縮,預示未來投資不足
來源:WIND,筆者測算
注:各指標爲相對2018-2019年均值的比值。
三、基本結論
一是地產風險爆發一年有餘,仍有向其它領域蔓延的可能。針對購房需求端的放鬆政策層出不窮,但“房住不炒”下刺激力度有限。疫情管控三年,居民收入受損,住房銷售回升步履維艱。缺乏銷量的支撐,疊加前期監管趨嚴的影響,高槓杆的地產行業現金流惡化實屬必然。
二是儘管各方都在摸索房地產危機的處置方式,但無論資產轉讓還是債務重組等,這些“慢”變量似都追不上行業整體惡化的“快”變量。房地產的複雜性、系統性註定了若無政府信用的果斷介入,而僅靠市場力量難以扭轉風險趨勢。日、美等歷史教訓都深刻揭示了這一點。
三是展望未來,“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基調下,商品房銷售或邊際改善,但融資條件若無明顯變化,加之建安、債務等剛性支出,下半年房企淨現金流仍將顯著爲負,違約風險難有實質性下降。當下拿地意願的低迷將對明年房地產投資及整體經濟形成拖累。
【作者】
伍戈:博士,長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曾長期供職央行貨幣政策部門,並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擔任經濟學家。孫冶方經濟科學獎獲得者,獲浦山政策研究獎、劉詩白經濟學獎,蟬聯“遠見杯”經濟預測冠軍。
俞濤、曹海巍、高童:長江證券研究員。
黎葦、薛舒寧、牛拗:長江證券實習研究員。
【近期研究】
1.,2022年8月4日
2.,2022年7月27日
3.,2022年7月17日
4.,2022年6月26日
5.,2022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