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湘全《判罪》 談人性寫照
鄧湘全律師以《判罪》一書談法律的贖與微光。(李怡芸攝)
面對虐童、殺妻等駭人的刑案,民衆往往期待法律所能發揮的正義,也往往在期待落差時大嘆法官爲恐龍法官或恐龍判決,但執業20多年,陽升法律事務所所長鄧湘全則出書《判罪》談「法律下的微光與陰影」他坦言法律有其侷限性,在法理外,更多時候社會最需要還是良善與人情。
以小說形式呈現執行過程中經歷過的案例,鄧湘全強調,與其說是法律故事,不如說是人性寫照,是非、真假、對錯、善惡,沒有標準答案。鄧湘全的指導教授,臺大法律學院李茂生在推薦序中特別指出,社會大衆所認知的公平正義與法律上的公平正義並不見得相同,也特別推薦由〈天堂的孩子〉一文可看出差異。
鄧湘全2日在新書分享會中也表示,〈天堂的孩子〉贏得許多人的討論,並打趣:「單親媽媽、同居人、小孩這三組詞語配在一起,就像是農民曆背面的食物相剋圖中的某一組合。」由故事中的虐童案件來看辯護律師的職責,雖然一般人認爲備受爭議,但他認爲律師是瞭解事實,協助被告贖罪,以及受到公平審判,「贖罪後不再是帶罪之身,改過自新,重新生活」這便是鄧湘全期待的法律微光。
鄧湘全自己最推薦讀者一讀的則是〈殺妻者〉,他認爲最能夠代表臺灣人民的生活寫照,夫妻往往爲了生活中的小事一言不合,造成了死亡的悲劇,從法理上來看他強調「沒有所謂的真相,有的只是心中事實及證據事實」最終故事中的岳母原諒了女婿,而殺妻者仍要面對法律贖罪。
走上執業律師之路,鄧湘全認爲與自己的童年經驗不脫關係,在中壢的國旗屋一代成長,他回憶小時候鄰里間就是老公殺了老婆;瘦老頭和胖老頭喝酒一言不合就動刀子……他強調其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可能陷入黑暗深淵,法律不只是罪,也是贖,寫下案例故事,期望每個被判罪的人,都可在微光下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