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從西門子經歷看,減少對華依賴難

來源:環球時報

德國《證券報》7月29日文章,原題:對企業來說,對華“去風險”可不容易 副題:事實證明減少對華關鍵依賴非常具有挑戰性,西方企業仍需從中國市場獲得具有成本效益的採購和銷售收入 2023年7月13日德國政府發佈“中國戰略”。這份長達64頁的文件強調迫切需要減少關鍵領域的依賴。但事實證明,更廣泛地實施“去風險”戰略非常具有挑戰性。

西門子能源的風電部門對此有切身的體會。該部門對中國材料的依賴尤爲嚴重。俄烏衝突爆發後,西門子能源首席執行官布魯赫警告說,當前對能源轉型至關重要的材料有60%來自中國,風力發電機所用的稀土永磁幾乎100%由中國公司供應。雖然西門子能源建立了替代供應,但布魯赫承認從別處採購將導致成本上升。一年後的結果不容樂觀。該公司強調,雖然建立多元化供應鏈仍是當務之急,但 “事實上,成本仍是風能行業的主要關注點,而替代品尚不具備競爭力。”

巴伐利亞經濟聯合會總幹事貝特拉姆·布羅薩特說:“經濟低迷時期,企業效率優先。”德國經濟研究所(IW)的研究報告《2023年進口側對華去風險》指出,儘管 2023 年出現一些調整,但對中國的進口依存度與前一年相比基本保持不變。

中國仍是至關重要的市場。德意志銀行的“德國製造”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市場對德國企業尤爲重要。Deka投資公司代表斯佩奇在今年年度股東大會上稱,西門子在數字工業領域高度依賴中國。

決定在哪裡生產時,效率和成本是重要因素。例如,Einhell公司向DIY愛好者銷售建築和園藝工具,其大部分產品一直在中國生產。除了在崑山的生產,該公司今年開始在東歐生產電池。其他一些德國企業採取類似做法,但避免引起注意。畢竟,重要的是不要疏遠中國人。

在國際上擴大規模不可避免地涉及中國。例如,飲料灌裝和包裝系統製造商克朗斯目前在華收入僅佔其總收入的7%。該公司首席執行官近日宣佈,計劃將該公司在中國的產能翻番。

與中國“脫鉤”或減少關鍵的進口依賴是個挑戰。亞太地區企業越來越多在本土市場之外競爭。例如,汽車行業就面臨來自比亞迪等中企的競爭。克朗斯公司也預期這種情況,並得出結論:我們必須在中國先行一步,才能應對中企的競爭。(作者邁克爾·弗萊米希,陳俊安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