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訪德企稱有潛在合作方 想在當地建廠

IWS德國隱形冠軍代表團在第135屆廣交會上參觀廣東企業。 主辦方供圖

“你是薩拉同事嗎?這是這家店鋪地址嗎?”在浙江義烏國際商貿城,南都記者見到了兩位歐洲客商,他們剛從廣州過來,拿着廣交會上得到的名片,打算具體談談工廠合作事宜。

“明天一早,我們將乘坐高速火車從杭州前往北京,很是期待。”此前4月18日,在杭州,德國國際經濟議事會(IWS)成員托馬斯·海恩對記者說。

在聯合國工發組織投資和技術促進辦公室(中國·北京)ITPO Beijing邀請下,由IWS率領的德國隱形冠軍企業組成的商務代表團參訪中國,除了杭州,一週時間裡他們深度走訪廣州、深圳、北京等地政府和企業。

“中國變了嗎?是他們來之前想了解的。”ITPO Beijing主任武雅斌在接受南都記者專訪時表示,參觀廣交會的時候,他們反映最多的詞是amazing,覺得太神奇了。不少企業表達了和中國夥伴開展投資貿易、技術合作的意向。

中國變了嗎?

想知道答案應儘快來中國看看

武雅斌向記者回想起,去年疫情結束後,ITPO Beijing在德國柏林與IWS召開可持續價值鏈夏季研討會,當時很多德國朋友向他問了同一個問題:中國變了嗎?“如果想知道答案,你們應該儘快去一趟中國。”於是,今年4月15日,也正值第135屆廣交會開幕之際,IWS一行從廣東開始了中國之旅。

去年12月起,中國對德國等國家試行單方面免籤15天政策。近段時間以來,中國在簽證、交通、支付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便利措施。IWS代表團成員對從杭州到北京搭乘高鐵這個特殊的安排表示了期待,1200多公里的路程,他們坐的那趟車只需要4個半小時。

據報道,目前中國又在研發時速400公里的高鐵列車。“所以,我覺得讓他們體驗一下,他們會更瞭解中國製造的魅力。”武雅斌說。

同時期4月14日-16日,德國總理朔爾茨率團對中國進行了訪問,3天時間裡密集走訪了重慶、上海、北京等地,與各界展開深入交流。中國外交部在介紹此次訪問時指出,兩國領導人就中德關係進行了坦誠、深入的交流,一致同意繼續加強戰略溝通,深化互利合作,推動中歐關係穩定健康發展,反對“脫鉤斷鏈”,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攜手爲世界注入更多穩定性和確定性。

中國新能源汽車異軍突起

德企有很多問題想了解

此次行程安排,考慮到德方的需求,他們針對性地選擇了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京津冀的代表性城市和企業。

武雅斌對南都記者說,在廣交會探館過程中,很多德國企業萌生了跟中國企業合作的想法。在廣交會,“他們對汽車感興趣。德國是全世界最重要的汽車製造中心之一,所以看到中國的EV電動汽車異軍突起,覺得非常驚訝的同時,也有很多的問題:中國市場這麼大,中國的車企爲什麼還要去海外去發展,其目的是什麼?到底是競爭取代,還是要合作共贏?”武雅斌說,就這些問題,代表團與當地的企業做了深入的交流。

新能源汽車展位之外,ITPO Beijing環境和氣候議題負責人姜灝對南都記者介紹,他們還去廣州和深圳參觀了一些企業,包括小鵬汽車、比亞迪、榮耀公司、極飛科技,涵蓋了電動汽車、智能手機、農業無人機等。“像智慧農業,這次代表團裡面,有一家是德國最大的羊肉供貨集團,他們對無人機非常感興趣。”

“我們利用廣交會的平臺,邀請多地政府進行了投資環境的宣介以及中德產業對接,各地都希望能把德國隱形冠軍企業與當地供應鏈結合在一起,碰撞出一些新的產業創新火花。”武雅斌說。

“在數字化等方面雙方可有大量合作”

“合作的想法,在他們到了杭州後進一步加強了。”代表團一行還赴阿里巴巴、娃哈哈和浙江大華科技進行了參訪交流。武雅斌說。

此次率團訪華的IWS秘書長彼得·努斯鮑姆已經是第四次來中國了,IWS的會員單位多來自德語區的先進製造行業,既有行業領先的中小企業,也有國際知名的規模企業。他上一次來中國還是2019年。近期,中國推出了一系列吸引外資的政策,德企怎麼看?對此,彼得·努斯鮑姆向南都記者舉例說,數字化對中德雙方來說都是一個無止境的增長市場,中國電動汽車發展迅速,走在前面。實際上,在很多方面都可以開展大量的合作。

在當天的“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第四次工業革命產業加速器(杭州)揭牌儀式暨中德產業對接會”上,彼得·努斯鮑姆表示,希望加速器提供更多產業領域的培訓,助力更多企業瞭解數字技術對其發展的好處。未來,德國國際經濟議事會IWS也將與加速器有更多的互動,共同促進中德兩國間的技術合作與交流。

加速器現場展示了智慧生產製造、智慧農業與食品、智慧能源、智慧循環經濟領域內的可持續和先進數字化技術。該加速器是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在中國設立的第一個加速器,也是一個技術和項目展示的投促平臺。

“加速器不是0-1,那是實驗室;也不是1-10,那是孵化器,而是10到100、1000,甚至是10000,通過加速器這個平臺,我們希望一些既有技術可行性,又有市場可行性的技術項目能夠加速發展,儘快商業化、儘快走出去,然後開拓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市場。”武雅斌對記者說道。

其中,來自深圳的一家智慧能源企業吸引了不少人關注。窗外是太陽能板,室內的電風扇在轉動,電冰箱在工作,小燈發出亮光。它的特殊之處在哪裡?“公司的太陽能產品主要是針對非洲無電地區的。”深圳向陽新能源市場總監李金夢對南都記者表示,其太陽能照明小燈也被叫做“蠟燭消滅者”,希望用這個產品來替代目前無電家庭使用的蠟燭和煤油燈。“3個月買蠟燭和煤油燈的錢就可以買一個照明燈,但可以使用5年的時間。至於充電,小燈後面有太陽能板,一般放屋外充電5小時,至少可以亮6個小時。”

有德企稱想了解其他地方的合適資源和投資條件

“此次來中國,也是一個在中國不同地區進行投資的機會。”IWS代表團成員、一家醫藥技術企業首席執行官克勞斯·君特·埃伯勒表示,該公司目前在南京有潛在合作方,並有意在當地建廠,同時想了解其他地方的合適資源和更優惠的投資條件。

去年德國對華直接投資創下歷史新高,佔德國對外投資總額的比例也創下201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目前,有超過5000家德國企業在華髮展,投資項目近1.2萬個,投資總額超過400億美元。另一方面,近年來一些不確定的地緣政治因素也引起有關“去風險化”等之類討論。

如何看兩國合作之後的走勢?對此,武雅斌認爲,中德都是製造業非常發達的國家,兩國都相信全球化和對外開放,有相似又有互補性,這樣的經濟體是非常容易達成合作的。“我經常和我的外國朋友,包括德國朋友說的一句話,‘去風險化’絕對不等於‘去中國化’,因爲如果你的價值鏈裡把中國剔除,實際上是加大了價值鏈的脆弱程度,我們都希望有韌性的價值鏈。”他也提及,有些企業離開或者建立“中國+1”的供應鏈是很自然的事情。“有更多的企業,包括這次來的企業,很多都表達了和中國夥伴開展合作的意向,有來有走,是非常正常的。本身中國也在全球價值鏈上不斷攀升,現在也可能需要集中優勢,把中國的優質產能擴展到更有競爭力的地方去。”

對這個問題,克勞斯·君特·埃伯勒這樣回答南都記者,“確實,兩國間有很多討論。但我認爲,過去我們就一直在合作,未來也會繼續下去。”對於所謂“脫鉤”的討論,他表示,這不是他們公司做的,也不是他所看到的。“這就是爲什麼我們現在更多地參與中國市場和生產,並在這裡與大客戶建立聯繫。”

有更多的企業,包括這次來的企業,很多都表達了和中國夥伴開展合作的意向,有來有走,是非常正常的。本身中國也在全球價值鏈上不斷攀升,現在也可能需要集中優勢,把中國的優質產能擴展到更有競爭力的地方去。——ITPO Beijing主任武雅斌

採寫:南都記者 陳秋圓 發自浙江杭州